日媒:中日韩接近背后是特朗普的影子

  中评社香港3月24日电/日经新闻网分析文章指出,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在3月22日的外长会上确认推进自由贸易等以经济为核心深化合作。彼此接近的背景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国际社会造成的不确定性。将稳定三国的关系,以应对美国。中国方面可能认为这是打破以美国为中心的同盟关系所形成的日美韩团结的好机会。文章内容如下: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3月22日在与日本外相岩屋毅担任联合主席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在考虑特朗普政府的情况下如此强调。

  日本外务省透露,王毅在时隔5年的经济对话中提出早日重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也再次表达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意愿。

  中日韩分别在双边贸易中联系密切。受到彰显美国保护主义的关税强化政策的影响,自由贸易很容易成为团结纽带。

  特朗普政府3月12日在不设定适用豁免的情况下,对钢铁和铝相关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4月还将公布汽车等的加征关税措施。

  日本在阁僚层面要求豁免关税,美方没有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日本在经济上从我们这里获得了利益”,对日本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军事力量、同时在经济上获得利益表示不满。

  韩国也面临压力。特朗普4日在施政演说中表示,尽管在军事方面支援韩国,但韩国仍向美国征收平均4倍的关税。韩国政府主张,韩美自贸协定已经生效,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实效关税只有0.79%。

  韩国以尹锡悦总统遭弹劾为转捩点,内政混乱持续,难以与特朗普政府建立关系。美国能源部把韩国指定为在防止核扩散、反恐和不稳定的地区局势等方面需要关注的“敏感国家”。

  日本和韩国分别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在安全保障上依赖美国。在视同盟为成本的特朗普政权下,对美军的保护感到不安。

  中国乐见日韩和美国关系的动摇。与特朗普政府的提高关税的博弈仍在持续,围绕台湾海峡和南海的紧张状态也没有得到缓解。中国希望利用美国并未参与的中日韩框架,探索加强与日韩两国的关系。

  此外,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的美俄接近感到焦虑,也促使中国与日韩接近。迄今为止,中俄在对美问题上保持一致,扩大了经济和贸易合作。希望避免停战谈判推动美俄关系改善,“美对中俄”格局变成“美对中”的情况。

  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世界各国忙于应对乌克兰危机,无暇关注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与邻国日本加强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对接近中国也存在慎重论。在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周边持续发生的进入日本主张的领海和扣押日本人等中日之间悬案并未取得进展。日本自民党内部有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取得日本食品进口重启等成果,可能只会被中国方面利用”。

  中韩也存在摩擦。这是因为中国最近在中韩专属经济水域(EEZ)重迭的黄海上的水域设置了构筑物。还发生了中国阻止韩国政府的调查、两国海警进行对峙的事态。

  中日韩正在制定年内在日本举行领导人会议的日程,但时间尚未确定。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内政存在风险。

  日本因首相石破茂向自民党所属议员发放价值10万日元的商品券问题,政权面临逆风。在夏季参院选举之前,党内“推翻石破”的行动持续发酵,石破茂忙于应对政局,恐将难以专注于外交。

  而在韩国,宪法法院的弹劾审判将继续进行,是尹锡悦被罢免并由新政权代替?还是弹劾被驳回,重回尹锡悦政权?目前仍是未知数。

  东京大学的佐桥亮教授(国际政治)表示,“中国面对美国并没有被逼入绝境,可能认为在日韩内政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