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逛张学良故居 泡汤赏北投风景

张学良位于北投幽雅招待所的起居室。(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3月17日电(记者 郑羿菲)春寒料峭,台北市北投区成为北台湾泡温泉胜地之一,少帅张学良1960年代被幽禁于北投的幽雅招待所,如今改为少帅禅园,成为民众泡汤的热门去处,一边泡汤、一边眺望当年张学良每天映入眼帘的北投风光、一边游览当年历史。在陆客高峰期时,少帅禅园也是隐藏版的“旅游胜地”,几乎每天都会有近千陆客入园参访张学良的起居所,忆当年少帅生活。

  少帅禅园原来是日据时代的“新高旅社”,曾是日本神风特攻队出勤前饮酒作乐地,禅园依山而建,天晴时可瞭望关渡平原,四周环境静谧,只有一条蜿蜒小径能通往张学良过往的起居室,但还得先路过当年的哨亭与警卫室,30名警卫保护张学良,同时也是监视管束时期的张学良。

  少帅禅园内主要有四个建物,一是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起居室,现已把部分改建为餐厅,起居室外一隅,陈设着张学良与蒋经国的合照,从起居室仰望就看得到园区入口,但沿着一旁的蜿蜒小径走,却得通过当年实为监视的警卫室,现在已改为茶馆。接着,还有一条小路通往少帅纪念亭,除了陈设张学良木雕外,也复刻张学良写给蒋中正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道尽一生抑郁与纠葛的惆怅。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于1901年6月3日在辽宁出生,是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长子,曾为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人称“少帅”,“民国四公子”之一。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事后遭蒋介石软禁,并随国民政府迁台,在台期间先是软禁于新竹县五峰乡,1949年先搬至高雄寿山,隔年又重返新竹五峰乡,直到1957年移至高雄西子湾,1959年在移居台北北投幽雅招待所(今少帅禅园)。

  直到1961年开始解除管束(软禁),但仍受监视,当年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选择移居北投复兴岗自建屋舍,成为张学良一生居住最久的地方,也是张学良在台湾唯一拥有的私人财产,直到1993年张学良夫妇才定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张学良于夏威夷檀香山病故。

张学良起居室外陈设与蒋经国的合照。(中评社 郑羿菲摄)

张学良起居室外眺望北投风光。(中评社 郑羿菲摄)

张学良起居室上方是当年名为保护,实为监视的警卫室。(中评社 郑羿菲摄)

张学良当年在幽禁所的照片。(中评社 郑羿菲摄)

少帅纪念亭陈设着张学良的木雕像。(中评社 郑羿菲摄)

张学良写给蒋介石的挽联。(中评社 郑羿菲摄)

少帅禅园动线图。(中评社 郑羿菲摄)

少帅禅园入口。(中评社 郑羿菲摄)

张学良位于北投幽雅招待所的起居室。(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3月17日电(记者 郑羿菲)春寒料峭,台北市北投区成为北台湾泡温泉胜地之一,少帅张学良1960年代被幽禁于北投的幽雅招待所,如今改为少帅禅园,成为民众泡汤的热门去处,一边泡汤、一边眺望当年张学良每天映入眼帘的北投风光、一边游览当年历史。在陆客高峰期时,少帅禅园也是隐藏版的“旅游胜地”,几乎每天都会有近千陆客入园参访张学良的起居所,忆当年少帅生活。

  少帅禅园原来是日据时代的“新高旅社”,曾是日本神风特攻队出勤前饮酒作乐地,禅园依山而建,天晴时可瞭望关渡平原,四周环境静谧,只有一条蜿蜒小径能通往张学良过往的起居室,但还得先路过当年的哨亭与警卫室,30名警卫保护张学良,同时也是监视管束时期的张学良。

  少帅禅园内主要有四个建物,一是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起居室,现已把部分改建为餐厅,起居室外一隅,陈设着张学良与蒋经国的合照,从起居室仰望就看得到园区入口,但沿着一旁的蜿蜒小径走,却得通过当年实为监视的警卫室,现在已改为茶馆。接着,还有一条小路通往少帅纪念亭,除了陈设张学良木雕外,也复刻张学良写给蒋中正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道尽一生抑郁与纠葛的惆怅。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于1901年6月3日在辽宁出生,是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长子,曾为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人称“少帅”,“民国四公子”之一。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事后遭蒋介石软禁,并随国民政府迁台,在台期间先是软禁于新竹县五峰乡,1949年先搬至高雄寿山,隔年又重返新竹五峰乡,直到1957年移至高雄西子湾,1959年在移居台北北投幽雅招待所(今少帅禅园)。

  直到1961年开始解除管束(软禁),但仍受监视,当年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选择移居北投复兴岗自建屋舍,成为张学良一生居住最久的地方,也是张学良在台湾唯一拥有的私人财产,直到1993年张学良夫妇才定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张学良于夏威夷檀香山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