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接续部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当前相关改革进展如何?怎样进一步“破四唯”“立新标”,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近日,记者走进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聆听来自科研一线的改革故事。
分类评价: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近三年间,团队超过40%的成员实现了职称晋升,提振了深入钻研、协同创新的信心,我们承研的多颗卫星载荷已在轨服务。”中国电科第二十九研究所卫星互联网载荷研发团队负责人王育强难掩自豪。
卫星载荷是卫星的核心部分。载荷研发需要多专业协同,研发团队成员学术背景和岗位分工不同,且专注于特殊前沿领域,论文和专利等产出较少,通用的职称评价标准难以适配。
近年来,中国电科第二十九研究所探索施行多维度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团队成员从事的不同业务开展不同侧重评价,一批“85后”“90后”科研人员走上舞台中央,成为我国自主卫星网络通信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