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清“天子礼物”特展 揭皇帝赏赐背后故事
中评社台北3月21日电/春分过后,位于台北市的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3月22日至6月8日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透过清代官员上奏的奏折、文书、档册等珍贵史料,揭开皇帝与官员间“密不可宣”的奏折内容。究竟皇帝赏赐臣子哪些礼物?背后隐藏着什么故事?皇帝的礼物真如想像中的“金银财宝堆满屋”吗?
故宫策展人书画文献处研究员兼科长许媛婷表示,展览分为四大单元:“礼何处来”、“升职加薪”、“好礼降临”与“赏罚有道”,透过文武官员上折谢恩的第一手史料,认识清代皇帝恩威并施的赏赐制度。皇帝的赏赐不局限于具体的礼品,还有加官晋爵、加衔赐号及追封诰命等象征荣誉与地位的赏赐,其价值往往远胜于礼品本身。
许媛婷说道,尽管功名地位、荣誉勋章备受重视,但大多数赏赐仍以实质礼物为主。不过,这些礼物并非如一般想像中的金银珠宝,更多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品。从皇帝赐字、御书诗文、书籍纸砚、荷包折扇、缎匹帽袍,到牛羊马匹、御膳食物、药锭补品;甚至玉扳指、瓷瓶、鼻烟壶、玛瑙盒,乃至银两、银锞等货币,种类琳琅满目。
本次展览精选皇帝赏赐的珍贵物件,从官帽装饰的顶戴、湖绿釉翎管、粉彩瓷翎管,到清代满族勇士随身携带的火镰荷包,更特别展出一组共20件的〈清 乾隆粉彩御制诗花卉纹鼻烟壶〉,让观众一窥皇帝赏赐之礼的丰富多样。
此外,现代人喜欢在大拇指戴上戒指,展现个性与时尚品味。这种套在大姆指的指环,在古代称为韘(音摄),又称作扳指,射箭时用来保护手指不被弓弦划伤。在乾隆皇帝积极推广与赏赐下,带动清代皇室贵族与官员配戴扳指的流行风潮。
为丰富展览内容,故宫特别向历史博物馆洽借两件珍贵文物。〈光绪纸质功牌〉类似于今日“奬状”,由时任会办云南军务湖南提督一等子爵鲍超(1828-1886)奏请光绪皇帝,赏赐给在军务上立有功劳的陈元,授予其“八品顶戴”,并加赠“功牌”,以示嘉奖,也是另一种的升职加薪。〈御赐双龙宝星〉则学习自西方各国颁给“勋章”的奬励制度,最初是为了与西方国家外交往来,用来奖励外国使节、军官及商人。后来也开始授予清朝官员,成为清代赏赐制度中的一环,展现中西文化交流对宫廷制度的影响。
职场送礼学问大,皇帝如何得知哪些人值得赏赐?又该赏赐哪些礼物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从康熙朝官员秘密上奏的密折制度,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故宫典藏《王鸿绪小密折》,是康熙皇帝和曾任礼部侍郎王鸿绪之间的往来文书。这批密折共计52件,撰写时间集中于1705到1708年间,即康熙皇帝第5次南巡期间。内容涵盖官员包庇、受贿、侵吞公帑等机密事件,揭示密折制度“赏罚有道”的权力运作,隐约透露“天子的礼物”所牵动的复杂社会关系。
中评社台北3月21日电/春分过后,位于台北市的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3月22日至6月8日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透过清代官员上奏的奏折、文书、档册等珍贵史料,揭开皇帝与官员间“密不可宣”的奏折内容。究竟皇帝赏赐臣子哪些礼物?背后隐藏着什么故事?皇帝的礼物真如想像中的“金银财宝堆满屋”吗?
故宫策展人书画文献处研究员兼科长许媛婷表示,展览分为四大单元:“礼何处来”、“升职加薪”、“好礼降临”与“赏罚有道”,透过文武官员上折谢恩的第一手史料,认识清代皇帝恩威并施的赏赐制度。皇帝的赏赐不局限于具体的礼品,还有加官晋爵、加衔赐号及追封诰命等象征荣誉与地位的赏赐,其价值往往远胜于礼品本身。
许媛婷说道,尽管功名地位、荣誉勋章备受重视,但大多数赏赐仍以实质礼物为主。不过,这些礼物并非如一般想像中的金银珠宝,更多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品。从皇帝赐字、御书诗文、书籍纸砚、荷包折扇、缎匹帽袍,到牛羊马匹、御膳食物、药锭补品;甚至玉扳指、瓷瓶、鼻烟壶、玛瑙盒,乃至银两、银锞等货币,种类琳琅满目。
本次展览精选皇帝赏赐的珍贵物件,从官帽装饰的顶戴、湖绿釉翎管、粉彩瓷翎管,到清代满族勇士随身携带的火镰荷包,更特别展出一组共20件的〈清 乾隆粉彩御制诗花卉纹鼻烟壶〉,让观众一窥皇帝赏赐之礼的丰富多样。
此外,现代人喜欢在大拇指戴上戒指,展现个性与时尚品味。这种套在大姆指的指环,在古代称为韘(音摄),又称作扳指,射箭时用来保护手指不被弓弦划伤。在乾隆皇帝积极推广与赏赐下,带动清代皇室贵族与官员配戴扳指的流行风潮。
为丰富展览内容,故宫特别向历史博物馆洽借两件珍贵文物。〈光绪纸质功牌〉类似于今日“奬状”,由时任会办云南军务湖南提督一等子爵鲍超(1828-1886)奏请光绪皇帝,赏赐给在军务上立有功劳的陈元,授予其“八品顶戴”,并加赠“功牌”,以示嘉奖,也是另一种的升职加薪。〈御赐双龙宝星〉则学习自西方各国颁给“勋章”的奬励制度,最初是为了与西方国家外交往来,用来奖励外国使节、军官及商人。后来也开始授予清朝官员,成为清代赏赐制度中的一环,展现中西文化交流对宫廷制度的影响。
职场送礼学问大,皇帝如何得知哪些人值得赏赐?又该赏赐哪些礼物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从康熙朝官员秘密上奏的密折制度,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故宫典藏《王鸿绪小密折》,是康熙皇帝和曾任礼部侍郎王鸿绪之间的往来文书。这批密折共计52件,撰写时间集中于1705到1708年间,即康熙皇帝第5次南巡期间。内容涵盖官员包庇、受贿、侵吞公帑等机密事件,揭示密折制度“赏罚有道”的权力运作,隐约透露“天子的礼物”所牵动的复杂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