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裁员背后的企业文化透视

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传统燃油汽车生存压力加大,国际知名品牌奔驰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否则会被淘汰。(图片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3月25日电/据大公网报导,日前据外媒报导,德国梅赛德斯奔驰管理层计划于4月给所有员工发信,为离职员工提供非常丰厚的遣散费。计算下来,对于一位在办公室工作、月薪近8万元(人民币,下同)且在公司工作至少30年的中层经理来说,遣散费或超过400万元。

  没想到奔驰也要裁员了,但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除了给出非常丰厚的遣散费外,还给予员工自由选择权。那么,如何看待奔驰做出这样的决策呢?丰厚遣散费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真问题呢?丰厚遣散费会不会让奔驰的员工纷纷离职呢?

  首先应当看到的问题是,全球经济正面临历史罕见的大挑战,像奔驰这样的企业都受到强大冲击,需要通过裁员来维持企业生存了。千万不要以为,奔驰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心甘情愿的,将遣散费放得如此之高,恰恰是奔驰不想这样做、不愿这样做的表现。只是当下的情况,又让企业不得不做出裁员的举动,这才是真正的难事。而这又与一些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是密不可分的,与欧洲国家不能有效应对和反击贸易保护、单边主义是密不可分的。但凡能够共同抵制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像奔驰这样的企业,是绝对不需要裁员的。

  其次应当看到的问题是,德国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是先进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不管企业如何走向,也不管能否生存下去,员工是不能亏待的。这样的理念,不仅奔驰是如此,其他企业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做优、做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德国人愿意长期在一家企业工作的主要考量。这样的企业文化,只要不是市场发生太大变化、不是管理层没跟上时代发展,企业都能正常地运转下去。

  其三应当看到的问题是,绿色转型步伐之快,让奔驰也有点跟不上脚步了。这次奔驰出现的裁员问题,绝非偶然,而是必然。尤其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是其绿色转型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表现。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决定了传统燃油汽车生存压力的加大,即便像奔驰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也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否则有被淘汰的可能。

  其四应当看到的问题是,奔驰的丰厚遣散费是基于员工的30年工龄而制定的,放在中国,可能没有几名员工能够享受。我们注意到,奔驰给出的丰厚遣散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至少在企业已经工作了30年。在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厂龄在30年以上的可能还有不少。而在民营企业,除非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绝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工龄都是非常短的,有三年以上就算不错的了。所以,在关注奔驰丰厚遣散费问题上,不能过度看重遣散费,而应当关注员工在企业的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