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战略挑战 卢信吉:岸田政府内外交迫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2月14日电(记者 方敬为)日本执政联盟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国防文件达成共识,将把中国定义为“对国际秩序的空前最大战略挑战”。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日本目前的外交政策制定,某种程度上是内外相交迫的结果,外部是受到美国的政治压力,内部则是投民所好,呼应日本人对中国的负面观感,同时转移内政不佳的焦点。

  卢信吉认为,日本实际上会做到什么程度则有待观察,可以发现中国从中共二十大之后,也积极开展外交布局,当中必然设法在区域间发挥影响力,尤其是经贸方面。从中日领袖在G20峰会的互动来看,日本未必切实的对中尖锐,岸田可能会采取左右逢源的作法;从中方的态度来看,似乎也明白日方的出发点,未有过于激烈的反应。

  卢信吉,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中兴大学日韩总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兴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执行长。研究专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外交政策、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日本执政联盟自民党及公明党12日召开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全文件的修改内容达成共识。关于中国动向的表述,在《国家安保战略》中,修改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文件并增加“日本拥有以自卫为目的,攻击敌方导弹基地的反击能力”,这是自二战后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转变;同时删除与中国“战略互惠关系”的表述,写入构建“具有建设性的稳定关系”。

  针对日本将中国设定为战略挑战。卢信吉认为,显然是内外相交迫的结果,也就是在内政、外交上面有“不得不然”的地方。首先在外交方面,日本因为越来越亲近美国,包含了两年前的战略方针调整,前日相安倍晋三表述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在在都是为了配合美方的战略要求。很明显看出日本对中国相对不友善的态度,与美国渐渐将中国设为头号战略对象有正相关。

  除了在外交上受到美国的政治压力,卢信吉指出,在内政上也有问题,目前看起来日相岸田文雄的民意支持度一直不振,主要是经济、通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堆迭所导致,岸田政府要转移内部焦点,诉诸外交是典型的作法,透过对中国的尖锐表态,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目的。

中兴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资料照)

  卢信吉说明,由于日本民众普遍对中国存有负面观感,尤其在近来以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的操作渲染之下更是如此,想必日本执政者在这个现象上面也有所观察,所以透过外交政策要去投民所好,把中国设定为战略挑战,某种程度是呼应民众口味的政策方向。

  他说,岸田政府将中国设为战略挑战对象,某种程度上面也是在纾解日本民众对内政不满方式。如果可以把“讨厌岸田政府”这件事情转化为“讨厌中国”,宣泄民众的情绪,可能有办法暂时纾解岸田政府的燃眉之急。

  值得注意的是,卢信吉说,日本对中国战略针对性实际上会做到什么程度?毕竟日本看起来在战略方针是受制于内外部因素,反过来看,中国对日本这样不友善的外交方针,反而没有剧烈的回应,从中日领袖在G20峰会的晤谈,到中国官方的反应看起来都对日本相对友善、和缓,这是有趣之处。

  他指出,这方面可以感受到中国在中共二十大之后,正积极开展外交布局,面对美国持续拉拢日本,中国也会希望设法成为在区域中有影响力的杠杆,避免邻国都靠向美国,那以友善回应尖锐会是一种外交手段之一。

  卢信吉认为,中国也明白日本有其政治压力所在,正如同前述,日本对中国尖锐的外交政策受到内外因素影响,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只要能发挥其影响力,避免日本全然倒向美国,那才是中国着眼于对美国博弈大局之下的重点,日本的战略对象更改、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反而无伤大雅。

  卢信吉表示,中国可以发挥影响力最大杠杆当然在于经济,现在包括日本、韩国等东亚主要国家都在中方主导的RCEP内,中日韩未来可能朝向FTA的方式进一步贸易合作,这对日本的经济提振而言相对有利,有助挽救岸田政府的低迷声势,先前曾有统计指出,假设日本与中国断绝贸易往来,日本的GDP可能蒸发10%,由此可见中国在经贸上的影响力确实能发挥效用。

  可以发现,卢信吉提到,岸田文雄在G20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之后,对于相对敏感的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两人之间的谈话,均未有公开的阐述,代表日本其实并没打算真的与中国撕破脸,而当前的外交政策只能解读为时势所趋。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2月14日电(记者 方敬为)日本执政联盟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国防文件达成共识,将把中国定义为“对国际秩序的空前最大战略挑战”。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日本目前的外交政策制定,某种程度上是内外相交迫的结果,外部是受到美国的政治压力,内部则是投民所好,呼应日本人对中国的负面观感,同时转移内政不佳的焦点。

  卢信吉认为,日本实际上会做到什么程度则有待观察,可以发现中国从中共二十大之后,也积极开展外交布局,当中必然设法在区域间发挥影响力,尤其是经贸方面。从中日领袖在G20峰会的互动来看,日本未必切实的对中尖锐,岸田可能会采取左右逢源的作法;从中方的态度来看,似乎也明白日方的出发点,未有过于激烈的反应。

  卢信吉,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中兴大学日韩总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兴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执行长。研究专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外交政策、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日本执政联盟自民党及公明党12日召开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全文件的修改内容达成共识。关于中国动向的表述,在《国家安保战略》中,修改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文件并增加“日本拥有以自卫为目的,攻击敌方导弹基地的反击能力”,这是自二战后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转变;同时删除与中国“战略互惠关系”的表述,写入构建“具有建设性的稳定关系”。

  针对日本将中国设定为战略挑战。卢信吉认为,显然是内外相交迫的结果,也就是在内政、外交上面有“不得不然”的地方。首先在外交方面,日本因为越来越亲近美国,包含了两年前的战略方针调整,前日相安倍晋三表述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在在都是为了配合美方的战略要求。很明显看出日本对中国相对不友善的态度,与美国渐渐将中国设为头号战略对象有正相关。

  除了在外交上受到美国的政治压力,卢信吉指出,在内政上也有问题,目前看起来日相岸田文雄的民意支持度一直不振,主要是经济、通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堆迭所导致,岸田政府要转移内部焦点,诉诸外交是典型的作法,透过对中国的尖锐表态,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