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立:兵役延长让年轻人反弹 绿会再考量
中评社台北12月14日电(记者 杨腾凯)民进党九合一选举失利,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王业立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当选民发现兵役时间要延长,心理会受到不同影响,这次选举可以看到,这次选举已经发现年轻选票不像过去一面倒支持民进党,兵役延长招致年轻选票反弹,民进党政府可能也在审慎考量这样的影响。
王业立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政治学博士,研究专长包括选举制度、投票理论、地方政治、比较政治,是台湾选举研究权威。曾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国民党2022九合一选举表现不错,但此民意有可能延续到2024年大选吗?或是有可能出现如2018年和2020年那样大幅度的钟摆转折?
王业立表示,2022的选举结果与2024的选举结果,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就如同2018年和2020年的状况一样,2018年也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但并不影响蔡英文在2020年拿下史上最高票。
王业立指出,这次国民党会赢,很多人说民进党的抗中保台政策失灵,这也是部分原因,但不见得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所谓的两岸关系或抗中保台,本来就不是县市长选举中选民重视的议题。这一次国民党之所以会赢,因素包括追求连任的县市长多是国民党籍的,而且基本上表现都算不错,赢了也是顺理成章,例如新北市、台中市、云林县等,不过这次先前预测会五五波的县市,很多也都被国民党拿下来,包括基隆市、桃园市。
王业立表示,所以国民党赢,还是在于选民选县市长时,与选“总统”之间有不一样考量,县市长还是以候选人个人政绩、形象为主,或是所谓的仇恨值高低有关,例如在台北市,民进党陈时中个人的仇恨值太高影响,与过去担任防疫指挥官受到的批评有关。
在2024大选这样层级的选举中,台湾的政治光谱还是绿大于蓝吗?
王业立指出,在“总统”大选这种议题上,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就会被凸显,民众也会比较关切类似议题,上次2020年大选就是如此。当时民进党抗中保台牌打得非常成功,当然也正好碰到香港的事件等,成为整个选战主轴。假如到了2024年大选,两岸关系应该还是会受到重视的议题,不过受到重视的程度会不会超越2020年?仍有待观察,要看看有没有特殊事件。不过这次的“亡国感”、“芒果乾”的氛围,与2020年相比,可能会有所不同,只是到时影响有多大,现在谁也说不准。
兵役延长也是本次九合一选举的话,当抗中保台面对到务实面的兵役延长,选民想法会不会出现反转?
王业立表示,这一点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兵役问题虽然“国防部长”邱国正说希望年底可以定,但是“总统府”方面的态度似乎比较迟疑,这样的考量主要还是与选举有关,担心兵役问题如果延长,招致年轻选票反弹,对选举就会有影响。民进党政府可能也在审慎考量这样的影响,终究回到务实面,当选民发现兵役时间都要延长了,心理上当然会有不同影响。
王业立指出,这次2022选举,我们已经发现年轻选票不像过去一面倒支持民进党,例如在这次台北市长选举,好几次民调结果显示,年轻人支持前台北市副市长黄珊珊是最高的,再来是国民党蒋万安,反而支持陈时中的年轻选票是最低。虽然这可能与陈时中个人因素有关,还有这次投票率比较低,在台北工作的年轻人不见得回去投票,可是至少民进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受到年轻人一面倒支持,年轻人支持民进党的热情,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大了。
王业立表示,如果这时候再加上兵役延长的问题,当然民进党自己会担心丧失许多年轻选票,而对大选不利,这会是民进党考量的因素。
中评社台北12月14日电(记者 杨腾凯)民进党九合一选举失利,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王业立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当选民发现兵役时间要延长,心理会受到不同影响,这次选举可以看到,这次选举已经发现年轻选票不像过去一面倒支持民进党,兵役延长招致年轻选票反弹,民进党政府可能也在审慎考量这样的影响。
王业立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政治学博士,研究专长包括选举制度、投票理论、地方政治、比较政治,是台湾选举研究权威。曾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国民党2022九合一选举表现不错,但此民意有可能延续到2024年大选吗?或是有可能出现如2018年和2020年那样大幅度的钟摆转折?
王业立表示,2022的选举结果与2024的选举结果,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就如同2018年和2020年的状况一样,2018年也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但并不影响蔡英文在2020年拿下史上最高票。
王业立指出,这次国民党会赢,很多人说民进党的抗中保台政策失灵,这也是部分原因,但不见得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所谓的两岸关系或抗中保台,本来就不是县市长选举中选民重视的议题。这一次国民党之所以会赢,因素包括追求连任的县市长多是国民党籍的,而且基本上表现都算不错,赢了也是顺理成章,例如新北市、台中市、云林县等,不过这次先前预测会五五波的县市,很多也都被国民党拿下来,包括基隆市、桃园市。
王业立表示,所以国民党赢,还是在于选民选县市长时,与选“总统”之间有不一样考量,县市长还是以候选人个人政绩、形象为主,或是所谓的仇恨值高低有关,例如在台北市,民进党陈时中个人的仇恨值太高影响,与过去担任防疫指挥官受到的批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