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共通,助力两岸融合发展
平台共享,产业发展路更宽
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但在一些特定情境下,语言表述与专业术语的使用仍有差异;同时,同一种产品在两岸的相关标准也有所不同,标准信息分散且独立,这给台企台商进入大陆市场、两岸经贸往来造成一定障碍。
“这是我们在全国首创的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旨在为两岸用户提供‘一站式’涉台标准化综合服务,两岸政策措施、标准化动态信息在平台上应有尽有。”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振良手指轻触大屏,为记者演示平台的各项功能,“用户在检索框输入产品名,两岸制定的相关标准、名词术语就会立刻呈现出来,并提供智能化、精准化比对。”
李振良介绍,截至目前,平台已收录两岸现行有效标准29万多份。平台首创的两岸标准智能比对功能,可实现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10000多项农残限量指标,以及养老服务、建筑工程等领域5000多条两岸名词术语的智能精准比对。自上线以来,访问人数有26万多人次。
来自金门的某酒厂负责人杨应雄对平台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我们厂在生产清香型白酒时,最关注的是两岸对于色泽、外观、污染物限量等指标的差异。平台的智能化比对功能,既准确又快速,大大节省了商品进入市场的时间。”
杨应雄告诉记者,自家生产的33种白酒产品信息及标准已全部发布在平台上——“平台上的信息公开透明,消费者选购商品有信心,我们的品牌就能推广得更远”。
社区共治,真情筑起新家园
标准工作并非局限于技术或产业,在社会治理层面同样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