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遗产 护住“希腊的光荣”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据新华社报导,美国诗人爱伦·坡在《致海伦》一诗中,将绝世佳人的美貌与“希腊的光荣”等同,可见古希腊文明之璀璨深入人心。如何在漫长岁月中守护曾经的“光荣”,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切实保护希腊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希腊的特殊课题与挑战。
立法先行
今天,希腊境内遍布史前时期、古典时期、拜占庭时期等多个时代的遗迹,19处遗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17项文化遗产和两项自然、文化双遗产,另外还有1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曾在民间流传的希腊传统音乐风格“雷贝蒂科”,还有虽然清淡但追求营养丰富的地中海饮食文化以及古老神秘的教会礼仪音乐拜占庭圣歌。
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且法规成熟、细致、全面,相关部门执法严格且积极响应民众监督,是希腊许多古迹得以历经沧桑仍屹立不倒、享誉世界的关键原因。
早在1832年,希腊就制定了保护古遗址的法令;1834年通过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1835年颁布关于保护古建筑的法令;1899年制定文物古迹所有权法律;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召开会议,签署第一部世界性的城市规划法律文件《雅典宪章》,其主要宗旨就是保护城市、保护文化遗产。
1975年,希腊颁布《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在重要古迹附近的建筑物属于国家和社会,严禁私下买卖和随意翻修;2002年,希腊通过《古迹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并颁布《文物法律38条》,将口头传说、神话、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类历史遗迹等不可移动文物、各类古代陶瓷、饰品等可移动文物全部归入保护范围内。
在希腊首都和最大城市雅典,“天际线”的完整性受到严格保护。雅典卫城坐落在一座150多米高的山岗上,在卫城上可以遥望爱琴海,在雅典市区则可仰望卫城。为保护这一景观效果,希腊建筑法规规定卫城附近区域建筑物限高21米,酒店规模不能超过100个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