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适当调整药费 助引入更多治癌贵药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据央视新闻报导,政府正进行公营医疗药费检讨。医院管理局表示,一直按既定机制与政府就调整收费进行磋商,在完成检讨后会向政府提交调整收费的方案。医管局认为,药费调整可帮助医管局增加资源,引入更多可治疗癌症的昂贵药物到医管局药物名册,以帮助更多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但调整涉及社会大众利益,调整幅度留待社会大众讨论。

  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邓耀铿日前会见传媒介绍优化药物派发安排时表示,医管局已成立“成本评估小组”与药厂议价,尤其“1+”机制成立后,新药物在港注册加快,医管局将有效用的药物引入到药物名册后,在药价控制上取得成效。例如部分新药引入后,价格相比之前降低3成,治疗某一疾病时,每年可节省2200至2400万港元的费用,而其他药厂看到新药降价后,也主动对同类药物进行降价,降幅达3至4成。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邓耀铿说,医管局正考虑药费调整的空间和可能性,包括重新确定16周的收费金额,或是减少15元可配药的量。他说,药费调整可增加医管局资源,引入更多昂贵、有效用的药物。他举例,末期肠癌的新药临床有效用,但价格高,将其纳入专用药物名册后,患者只支付15元,就可获得16周药量,有助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

  医务卫生局昨日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政府及医管局设有机制,定期检讨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政府考虑检讨建议时,会根据适用的检讨原则(包括市民负担能力、服务是否恰当使用、分担成本等因素),顾及建议对不同负担能力市民带来的影响。政府及医管局亦会探讨收费架构及水平,以达至鼓励慎用服务,引导资源至最有需要及危重病病人等。政府及医管局会适时公布检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