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矿产协议,新殖民掠夺之下的美式承诺

2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迎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右)。(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3月6日电/据大公网消息,曾扬言能在上任后“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提出希望乌克兰通过向美国供应稀土资源换取持续对乌援助。但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的激烈争吵,让美乌矿产协议可能流产收场。相对于欧洲口中的俄罗斯对乌的“侵略”,某种程度上美国明火执仗的掠夺资源更让乌克兰伤痛。美国试图逼迫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让人看到了“美式殖民主义”掠夺他国资源的无耻,美国也自毁了自诩的“民主灯塔”根基。

  美乌矿产协议,看似以“重建基金”进行美乌合作,但本质上却是“经济殖民”为核心的霸权逻辑。这场交易的本质,是乌克兰在战争与贫困的双重绞杀下被迫让渡资源主权,而美国则以“援助”之名行掠夺之实,将美式霸权的残酷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美乌矿产协议的“互利”充满讽刺色彩。一方面,乌克兰将未来矿产资源收益的50%注入由美乌“共管”的重建基金,美国则以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交换。然而,细究条款便能发现,所谓“共管”不过是精心设计的语言陷阱。根据协议内容,美国不仅持有基金的最大财务权益,更通过技术主导权和资金杠杆掌握实际控制权。难怪乌克兰人将之称为乌克兰给美国的“卖矿契”。

  “经济殖民”的霸权逻辑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形式平等”对乌“实质控制”,正是美国输出其制度霸权的典型手法──通过规则制定权的垄断,将经济依附关系包装成平等合作。特朗普政府删除5000亿美元直接债务条款的“让步”,不过是把显性掠夺转化为更隐蔽的长期收益攫取,正如协议中埋下的伏笔:若乌克兰未来收复被占领土,其资源收益的66%仍需注入基金。

  美国总统特朗普透过“经济殖民”给美式霸权进行了的“创新性”包装。美国不像旧殖民者那样直接占领土地,而是通过国际协议的法律外衣,系统性剥夺他国资源收益的分配权。而且,美国紧盯的还是战略性矿产,即乌克兰的稀土、锂、石墨等战略资源,既是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材料,也是军工复合体的命脉所在。

  美国此举也是意图突破中国在稀土资源的优势地位。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既实现了对中俄的战略围堵,又确保了自身产业链安全。这种“一石多鸟”的设计,暴露出美国已将资源控制视为大国竞争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