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马新强谈中国激光产业全球领先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俞敦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接受采访,分享了华工科技如何在激光装备领域破解“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历程。他强调,透过自主创新,公司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还推动中国激光产业跻身全球领先地位。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受访时,以详实的案例与数据,阐述了公司在高端激光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马新强首先介绍了激光技术的重要性。他表示,激光被誉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因其独特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手机和汽车为例,其中70%的零部件制造与组装都离不开激光技术。然而,作为被国外发达国家严格管制的技术,中国在高端激光加工装备领域长期受制于人。20年前,这类装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甚至连激光器加固用的一颗螺丝钉都要花3美元从国外购买。他坦言,这颗小小的螺丝钉成为警钟,激励华工科技走上自强奋斗的道路。
马新强表示,为了攻克“卡脖子”技术,华工科技多年来在高端激光装备领域奋起直追。马新强特别提到,公司成功研制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装备,打破了国外近40年的技术垄断,迫使国外产品价格下降超过40%。如今,华工科技仅需43秒即可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激光焊接,创下行业最快纪录。这款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已服务下线车辆超过4500万辆。此外,公司还开发了100多套激光装备,服务汽车产业链中数千种零部件的生产,有力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马新强进一步指出,华工科技不仅实现了高端激光装备的进口替代,还开始出口,产品订单量已超越国际品牌。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国外巨头30多年的产业化历程,创造了70多项“中国第一”,并牵头制定了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目前,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销往全球,改变了全球激光装备产业格局,让更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得以负担高精尖的激光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