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通道:部长带两块滤膜展环保奇迹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郭至君)3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首先就“环保成绩单”向在场中外媒体做了介绍。中评社记者留意到,黄部长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了两块从北京市的大气环境监测仪上取下的滤膜,以实际案例生动说明中国在环保工作上所做的努力。
黄润秋说,“首先请大家看左边这一块,这块是10年前的,也就是2015年的。因为它吸收了太多的PM2.5,所以是灰黑色的。这一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是80.6微克/立方米,全年有46天是重度污染天。请大家再看右边这一块,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去年的,它是灰白色,去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是30.5微克/立方米,全年PM2.5重污染天只有一天。十年间,北京的PM2.5浓度从80.6降到了30.5,下降幅度达到62%。我们这个滤膜也从黑变到了白,北京的天空也从APEC蓝、阅兵蓝、冬奥蓝,到今天北京蓝渐成常态,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大多都有这个经历。当然今天外面还有点轻度污染,这也提醒我们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能歇脚、不能停步,我们还要持续深入打下去。”
黄润秋表示,和北京一样,这十年全国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性的变化。就拿去年来说,正如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在总结去年工作的时候提到稳中有进,讲“进”用了“四个新”,其中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我理解,这个新的改善特征可以概括为“下30”、“跨90”。所谓“下30”,就是全国的PM2.5平均浓度去年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以下,达到了29.3微克/立方米,这也是除了疫情期间的2022年以外,PM2.5全国年均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也大幅度超过了“十四五”所计划的PM2.5浓度下降10%的目标,累计下降幅度达到16.3%。
再说“跨90”,讲的是地表水的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了90%这个门槛,达到90.4%,尽管同比只增加了1个百分点,但这是在高位上增加的,来之尤其不易。长江连续五年、黄河连续三年,干流的水质达到了Ⅱ类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