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考察团在一带一路研讨会上不断发问

  中评社北京3月4日电/据新华网报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哪些国家有项目落地完工?项目完成率是多少?主要聚焦哪些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帮助尼泊尔利用现有自然和人力资源减贫脱贫?”“中方能否在农业领域给予尼泊尔更多帮助?”

  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教授夏璐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及中国对外合作的政策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分享。原定两小时会议时间不知不觉拉长到3个多小时,而尼方考察团成员意犹未尽,还有许多希望瞭解的问题。

  随着研讨的深入,考察团成员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顶层设计和合作成果、引领未来共建方向的多项行动、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等有了更全面瞭解。他们就减贫脱贫、国家发展、未来合作等议题发问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今年是中国和尼泊尔建交70周年。尼泊尔大会党干部考察团此次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到中国参观访问。

  一些考察团成员坦言,此次来华前,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存在不足和偏差。在尼泊尔国内,“债务陷阱论”“损害主权论”等谣言让部分民众对这一倡议心存疑虑。而经过此次研讨,他们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新发现、新理解和新感悟。

  尼泊尔市政协会技术顾问库马尔·卡德卡说:“在尼泊尔,一些人误以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人强加给外国的,但今天我们瞭解到这不是事实。这一倡议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建的,双方共同商讨开发方案之后再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