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立足改革创新 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路
来源:大公报 作者:梅若林
全国两会今日胜利闭幕。会议向全世界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鲜明信号,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对香港而言,今年的两会进一步提振了各界对未来的信心。香港社会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尤其要立足改革创新,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路,聚焦“三中心、一高地”建设,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大湾区大格局中体现香港作为、香港担当、香港贡献。
“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必须着眼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既要多出科技成果,又要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看望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主席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教育需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强调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对香港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等重要论述,不但有助香港认清自身优势,也助打通创科、教育、人才政策之间的有机联系,使香港能从更宏观的角度部署未来发展策略。
香港本身就拥有多间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不仅教育资源丰富,而且也有条件培育优秀的本地人才和创造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香港现时面对最迫切的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动能不足,以及人才适配经济转型需求存在一定落差。教育需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这说明要在基础上增强STEAM教育,引入更多有关最新科研成果,例如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的内容,以形成有利培育创科人才的土壤。香港利用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积极与大湾区和海外的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大型创新平台,善用庞大的内地市场加快成果转化,并重点吸引新产业人才来港,从而形成一个教育、科技、人才有机融合的创科生态圈。此不但能为香港的创科与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亦有助巩固香港打造国际教育枢纽和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优势。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日前指出,香港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新赛道;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亦表示,香港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兴”的动能,需把握好五个关键词,其中之一便是“高质量发展”。强调在国家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进“人工智能+”等行动中,香港具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在协同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转型升级、持续蝶变。
中央对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在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也进一步反映香港必须要更加善用自身的优势,以改革创新、勇于破局的精神推动新产业发展。事实上,过去特区政府已经加大对科研和新产业的投资,也成功吸引不少大型科企落户香港。最近的财政预算案也对此多有着墨。然而,初创依旧是衡量一个地方创科实力的重要标准,而香港在这方面明显仍落后于人。对于如何培育和鼓励更多本地人才创业追梦,将是香港未来创科发展的关键所在。
加深加强国际化平台角色
特区政府官员表示,将循三方面加速推进自身发展的工作,包括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创新,以增强经济动力和提升发展质量、透过“打造体验、确立主题”,以创新模式让市场释放消费潜力,以支持巩固内部需求和提振消费、加强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这说明特区政府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知,也意识到唯有加快发展新产业,才能在新形势中杀出一条新血路。
中央一直以来强调香港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也必须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传统优势。传统优势与新产业,两者的关系其实相辅相成。例如近来在科技股的强势带动下,今年香港股市升幅扩大,上月每日平均成交额接近3000亿元。新股市场亦更趋活跃,港交所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100宗,预计全年新股筹资额达1300亿至1600亿港元;又比如传统物流、旅游业由于科技发展而大受改变,消费需求的增长依赖于供应端的创新,内地新兴的智能电器与电子家居产品解决了消费者痛点,因此广受欢迎,其普及与迭代又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形成科研成果增强消费、消费刺激科研成果的良性循环。
香港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与创科始终是钥匙。唯有坚定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香港才能继续加深加强“国际化”平台的角色,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最大化,更有力推动实现由治及兴。
全国两会与香港发展息息相关,为香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并指明了未来方向。各界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才能抓住国家的新机遇,有效应对内外的新挑战,努力实现香港更好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践行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
来源:大公报 作者:梅若林
全国两会今日胜利闭幕。会议向全世界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鲜明信号,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对香港而言,今年的两会进一步提振了各界对未来的信心。香港社会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尤其要立足改革创新,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路,聚焦“三中心、一高地”建设,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大湾区大格局中体现香港作为、香港担当、香港贡献。
“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必须着眼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既要多出科技成果,又要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看望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主席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教育需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强调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对香港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等重要论述,不但有助香港认清自身优势,也助打通创科、教育、人才政策之间的有机联系,使香港能从更宏观的角度部署未来发展策略。
香港本身就拥有多间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不仅教育资源丰富,而且也有条件培育优秀的本地人才和创造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香港现时面对最迫切的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动能不足,以及人才适配经济转型需求存在一定落差。教育需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这说明要在基础上增强STEAM教育,引入更多有关最新科研成果,例如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的内容,以形成有利培育创科人才的土壤。香港利用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积极与大湾区和海外的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大型创新平台,善用庞大的内地市场加快成果转化,并重点吸引新产业人才来港,从而形成一个教育、科技、人才有机融合的创科生态圈。此不但能为香港的创科与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亦有助巩固香港打造国际教育枢纽和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