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香港优势 携手“文化出海”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全国两会期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弦乐团艺术总监姚珏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作客大公文汇全媒体的《大文会客厅》节目,两位跨领域艺术家分别从西洋乐和传统戏曲的角度,围绕“中西交流”、“艺术创新”、“文化出海”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他们呼吁香港与内地加强艺术碰撞,在融合中激发创新灵感,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出时代生命力。\ 大公报记者 朱烨北京报导

  “虽然我是拉小提琴的,但中华文化是我的根。只有更多地瞭解我们的根,才能把西方乐曲的特色更好地展现出来。”姚珏表示,“既要抓住我们的根,也要让世界听得懂。”她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图寻找一条独特的音乐语言之路,讲好中国故事。她酝酿三年打造成功的《粤剧幻想曲》,将粤剧这一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西方弦乐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正是当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表达。

  尹晓东对此深表赞同,“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中西文化相融合、相贯通的表现。”他说,中国戏曲千百年的发展史,正是不断吸收不同文化养分的历程,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贯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中国民族文化还是世界其他文化,都面临着如何传承经典与创新发展的共同命题。“正如山峰的攀登者终将在顶峰相遇,中西文化艺术的至高境界必是精神的共鸣。”

  传统文化融合创新 与时俱进

  姚珏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命题。“我们不仅要传承经典作品和艺术精神,还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把不同类型的文化联系起来,思想就会更加开通,想像力更加丰富,从而使自己的演奏更具特色。”

  面对数字化浪潮,两位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提出见解。姚珏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优势,“我对科技和音乐的结合很感兴趣的,尤其香港离深圳很近,而深圳科技产业群的辐射效应,可以为我们文化创新提供跨界融合或者数字化结合的实践机会。”

  她提到,最近爆火出圈的《哪咤》电影,就是技术革新对文化叙事的提升,传统IP创造出的跨国界爆款也给她许多灵感启发。“未来可以结合高科技,为观众打造更有沉浸感的音乐会。”

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