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五部门负责人谈经济 十分务实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6日下午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海涵)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6日下午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五位“掌门人”再度联袂出席,共同回应中外记者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关切。

  同去年一样,今年两会期间仍会举办三场主题记者会,事关经济、外交和民生。经济主题记者会一如继往“打头阵”,凸显经济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对于经济主题,中外媒体亦展现出十足热情,记者们早早来到位于梅地亚中心的新闻发布厅做采访报导的准备工作,发布会开始前一小时,发布厅已经座无虚席。

  中评社记者观察到,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共回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十六个问题,他们从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多角度向外界勾勒出了新一年中国经济重要安排和举措的素描画,可谓干货满满、亮点多多,从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阐明政策基调,回答5%左右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什么能”。“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可以说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将加强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强化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消费、区域等领域的政策协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高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蓝佛安介绍,主要体现在五点,分别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在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在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在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会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