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发展低轨卫星产业 把握太空经济蓝海
来源:大公网 作者:叶文祺、梁跃昊、张飞扬(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团结香港基金研究经理)
政府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简化审批营办低轨卫星牌照的流程,并将在本年内完成相关工作,笔者认为此项措施将为香港产业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低轨卫星(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是指距离地表500至2000公里的人造卫星,因靠近地球,可应用于低延迟网络、紧急通讯、环境监控、智慧城市、低空经济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美国富豪马斯克旗下太空科技公司SpaceX的星链是最著名的例子。
香港以金融中心闻名,表面上与卫星产业关系不大,但其实在将军澳创新园已设有全港首间卫星制造中心,并且已经制造近38颗卫星。营运该制造中心的洲际航天科技公司更提出“金紫荆星座计划”,预备制造、发射、运行112颗低轨卫星,未来重点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城市业务。
借助湾区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事实证明,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卫星精密制造不需要大量的土地空间,因此适合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发展。与内地城市相比,香港高度国际化和健全法制,所提供的卫星产品似乎更容易获国外客户接受。洲际航天科技公司近期与阿联酋公司TREEFAM Holdings L.L.C-FZ所签订2100万美元的采购合约便是一例。
笔者认为,从事卫星设计、制造,及营运的初创企业需要巨大的初始融资和高水平的航空航天人才,香港在此方面完全能满足条件。另外,香港作为大湾区城市之一,相关企业可借助湾区其他城市完备的产业链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更可进一步带动相关的AI数据分析、专利保护、太空法、太空保险及理财产品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与香港现有产业可以有很好的结合。
低轨卫星在发射升空、进入近地轨道之后,仍需要地面设施对其运行进行控制,并接收其所收集的数据。企业在香港运行此类设施操控卫星,需要取得由行政长官根据《外层空间条例》发出的外层空间牌照及由通讯事务管理局根据《电讯条例》发出的空间站传送者牌照。低轨卫星需要成网成链,以一个星座的形式运行,才能覆盖较大的地球表面,并发挥其效用。按照香港法律,现时每颗由地处香港的企业操控的卫星,都需要单独申请此两张牌照才可以在港合法运行,此审批流程的繁琐程度可想而知。
笔者相信政府此次提出简化低轨卫星牌照审批流程,有利于帮助本港的卫星制造及营运企业快速发展,亦有利于吸引其他相关企业及人才进驻香港。与此同时,香港若能提供高效、透明的监管环境,将为政府带来可观的牌照费用和税收收入,并有助于纾缓财政赤字。
据麦肯锡预测,以商业航空引领的全球太空经济市场在2035年将达1.8万亿美元。虽然太空经济前景广阔,但也不乏竞争对手,政府的战略和支持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新加坡政府自2013年便成立了航天科技与产业发展办事处(The Office for Spa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OSTIn),透过积极投放资金及培养人才等措施,促进太空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新加坡目前已拥有约50间公司从事太空经济相关产业,而香港的相关公司目前不超过5间。
制定产业政策培养专业人才
笔者认为,香港虽然在发展低轨卫星产业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亦需要把握时机,积极行动,否则或将错失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宝贵机会。具体而言,政府需要尽快制定清晰的太空产业政策,明确发展目标与路线图,包括成立相应的政府工作组、提供资金支援相关研究和初创企业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税务优惠等。
政府亦可以引导本地大学增加航空太空工程、卫星技术,和太空法律等专业课程,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同时,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际专家和研究人员来港工作,增强香港在太空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
透过简化监管流程、制定支持政策、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并培养人才,东方之珠有望在全球太空经济的蓝海中占一席位,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大公网 作者:叶文祺、梁跃昊、张飞扬(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团结香港基金研究经理)
政府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简化审批营办低轨卫星牌照的流程,并将在本年内完成相关工作,笔者认为此项措施将为香港产业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低轨卫星(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是指距离地表500至2000公里的人造卫星,因靠近地球,可应用于低延迟网络、紧急通讯、环境监控、智慧城市、低空经济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美国富豪马斯克旗下太空科技公司SpaceX的星链是最著名的例子。
香港以金融中心闻名,表面上与卫星产业关系不大,但其实在将军澳创新园已设有全港首间卫星制造中心,并且已经制造近38颗卫星。营运该制造中心的洲际航天科技公司更提出“金紫荆星座计划”,预备制造、发射、运行112颗低轨卫星,未来重点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城市业务。
借助湾区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事实证明,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卫星精密制造不需要大量的土地空间,因此适合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发展。与内地城市相比,香港高度国际化和健全法制,所提供的卫星产品似乎更容易获国外客户接受。洲际航天科技公司近期与阿联酋公司TREEFAM Holdings L.L.C-FZ所签订2100万美元的采购合约便是一例。
笔者认为,从事卫星设计、制造,及营运的初创企业需要巨大的初始融资和高水平的航空航天人才,香港在此方面完全能满足条件。另外,香港作为大湾区城市之一,相关企业可借助湾区其他城市完备的产业链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更可进一步带动相关的AI数据分析、专利保护、太空法、太空保险及理财产品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与香港现有产业可以有很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