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刘结一谈大湾区 数字更有说服力

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卢哲)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202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备受中外媒体关注。中评社记者观察,作为全国两会“打头炮”的发布会,在谈到港澳议题时,连续两年将关注点聚焦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而将相关议题的发言对比,可以看到大湾区融合的成果初现,同时也展现了中央对大湾区建设的下一步期待。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历时一个多小时,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回答了中外媒体的十余个提问,涵盖国际、国内、经济、民生等多种议题。其中,在涉港澳议题方面,本届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连续第二年谈到大湾区建设。

  在2024年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到了在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方面全国政协的工作。

  当时,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首先提到一组数据:2024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计约252万人次;港澳居民来内地约249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他说,这些数据,是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刘结一提到,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实施,港澳居民到内地更为便利;又提到在年俗文化的传承中,大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和大湾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增进。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评社 卢哲摄)

  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始终关心香港、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心系大湾区,通过多种形式围绕大湾区建设协商议政。一年来,委员们就加快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优化金融数据跨境合规体系、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建立跨区域人才共享机制等各个方面为高水平推进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建言献策;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在广东多地调研,重点考察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促进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全国政协还将围绕“发挥港澳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调研,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衔接”、民生互惠“心相融”。他还说,全国政协扎实开展民主监督,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及建议”列入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开展民主监督的五年计划,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组织视察团、调研组开展视察监督、会议监督等,形成民主监督报告,推动纲要落实。

  而在今年,记者的提问是关于全国政协在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的作用。

  刘结一首先表示,2024年,我们隆重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走深走实。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正不断丰富“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

  随后,刘结一再次提到粤港澳往来人流——与去年一样,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而今年,这个数字更大、涵盖范围更广。刘结一说,港珠澳大桥客流车流再创新高。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大湾区城市群“硬联通”进一步完善。“软联通”持续提升,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相继落地,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高效便捷。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已经“点对点”运送病人。春节期间,港澳居民来内地260多万人次。去年内地旅客前往香港达3400万人次,前往澳门近245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约27%和29%。“北上南下”、“双向奔赴”蔚然成潮。大湾区路相通、城相融、心相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新活力、新气象。

  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230多位港澳委员走访港澳企业、社团和高校等,到内地省市调研,就发挥港澳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等议题深入交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聚焦金融贸易、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建言议政,助推港澳发挥好内地与全球市场“联系人”、要素“引水渠”、规则“示范区”、经贸“连通器”等优势,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持续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评社 卢哲摄)

  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围绕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深入开展工作。2024年,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及建议”,连续第4年开展民主监督。聚焦“粤港澳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视察和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助力三地持续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研究、议政建言,助推三地科技创新合作、创新要素流动、国际化人才引进。他强调,全国政协将持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香港、澳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笔者观察,对比发言人两年的回答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成果有了更详实的数据支撑——首先从人口往来的数字中得到了生动而有说服力的体现。

  其次,值得关注的是,发言人多次提到的230多名港澳委员的建言献策、所关注的议题,实际上也在两年间有了更贴近国家发展的变化——从加快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优化金融数据跨境合规体系、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建立跨区域人才共享机制等各个方面为高水平推进大湾区深度融合;渐进到发挥港澳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等议题,更加着眼国家重大战略,强调助推港澳发挥好内地与全球市场“联系人”、要素“引水渠”、规则“示范区”、经贸“连通器”等优势,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持续作出贡献。其中强调的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及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显示了大湾区建设逐步更深入配合国家政策,同时具体定位亦愈发清晰。

  笔者认为,连续两年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答问,体现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和深入,显示了政策思路的一贯持续,展现了融合成果、增强了探索信心,更饱含了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自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布,今年已进入六周年,可以说从前五年的初期探索进入到了发展建设的阶段。而作为万众瞩目的重大国家战略,在今年两会期间还会有什么具体的政策释放,也令人充满期待。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评社 卢哲摄)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评社 卢哲摄)

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卢哲)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202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备受中外媒体关注。中评社记者观察,作为全国两会“打头炮”的发布会,在谈到港澳议题时,连续两年将关注点聚焦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而将相关议题的发言对比,可以看到大湾区融合的成果初现,同时也展现了中央对大湾区建设的下一步期待。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历时一个多小时,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回答了中外媒体的十余个提问,涵盖国际、国内、经济、民生等多种议题。其中,在涉港澳议题方面,本届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连续第二年谈到大湾区建设。

  在2024年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到了在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方面全国政协的工作。

  当时,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首先提到一组数据:2024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计约252万人次;港澳居民来内地约249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他说,这些数据,是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刘结一提到,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实施,港澳居民到内地更为便利;又提到在年俗文化的传承中,大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和大湾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