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如何引领世界发展

1月18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龙翔低空飞行营地,游客乘坐固定翼飞机体验飞行。(图片来源:人民网)

  中评社北京2月24日电/据人民网报导,“一架架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各自在划定的路线上飞行。有人坐‘空中出租车’出行,有人在派送紧急救援物资,外卖和包裹从天而降。这些科幻片情节正一步步在中国成为现实。”近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刊文,描述中国各地“低空经济”“展翅上腾”的发展态势。该报导指出,作为新赛道的“低空经济”已成为中国多地的新经济增长点。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中国“低空经济”蓄势高飞,引发海外媒体高度关注。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人飞于天,货行于空,应用场景日趋多元

  “人飞于天,货行于空”。当前,“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新加坡《联合早报》关注到几个具体案例:中企峰飞航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盛世龙”仅用20分钟,就完成从深圳至珠海的“空中出租车”试飞;中企美团仅用6分37秒就将一杯热梨汤送到北京八达岭长城降落点。该报导指出,除了“空中出租车”、无人机派送外卖和救援物资等,“低空经济”也可用于高效物流、航拍测绘、农林植保、旅游观光、港口管理、海事巡查、巡护巡检等。

  俄罗斯《独立报》刊文称,截至2024年12月,美团无人机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开通53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过40万单。该服务为客户在不同地点提供广泛的配送选择:从办公室、住宅区、图书馆到中国长城等旅游景点。此外,现代飞艇也是中国“低空经济”的一部分。去年8月,中国民用载人飞艇“祥云”AS700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在500米的高度进行了首次试飞。这种单舱载人飞艇最多可容纳10人,主要用于低空旅游。

博客圈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