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图: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图为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在湖南益阳再生稻农场作业。\新华社(0图片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2月24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中共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AI)、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对大公报表示,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技术路径的优化,更是农业生产范式从“规模化”向“智能集约化”的战略转型。

  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从6大方面提出30条措施,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文件提到,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2024年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25.1万架、防治作业面积26.7亿亩次,稳居全球首位。在无人机植保作业中,应用基于模糊控制的变量喷雾技术,可节约90%的水和50%的农药,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可持续性。”胡冰川说,“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的高阶跃迁,通过体系性变革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重突破,这不仅是技术路径的优化,更是农业生产范式从“规模化”向“智能集约化”的战略转型。

  胡冰川表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各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为各地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创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