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让端牢“中国饭碗”底气更足

  中评社北京2月25日电/据央视新闻报导,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月24日,中央农办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表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介绍,农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科技,要害是种子,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力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等。同时,要推动实用、好用、管用的农业技术进村入户、落地生根,真正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发布会上韩文秀同时表示,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大势所趋,促进这一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要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财政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还要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

  韩文秀介绍,要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等。

  中央农办:完善“三块地”管理制度

  对于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用好农村闲置资源资产,中央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是完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的管理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介绍,第一块地就是承包地。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第二块地是宅基地,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第三块地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