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羔撑起大产业 智能大棚科技感十足!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据央视网报导,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曾经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今,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摘帽后,临夏州坚持在特色优势产业上做文章,让已脱贫村从治标走向治本,从摘帽走向振兴。

  “雨水”节气刚过,甘肃临夏州东乡县的布塄沟村就迎来了一场降雪,海拔1900米的沟壑梁峁上,很快被白雪覆盖。41岁的马哈比布早早来到上班的养殖场。马哈比布上班的养殖场是去年10月份建成投用,现在羊存栏超过2000只,这样的养殖场村里有六家。养殖规模的壮大,离不开村子通路和通水两个先决条件。

  让“吃水”“行路”不再难

  布楞沟村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仅29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490毫米。过去村民要到十几公里外的洮河取水,雇车拉水成本又高。为解决“吃水难”问题,2013年2月底,布楞沟村人饮入户工程开工建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将发源于太子山的河水通过管道送到村民家中。同年3月,布楞沟村石化路开工建设,两个月的时间,一条20多公里长的水泥硬化路建成,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通路通水后,村子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成为村民前往兰州市和临夏市区、东乡县城的快速路;56户村民从破败的土坯房统一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布楞沟小学、村活动中心、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2014年,布塄沟村全部脱贫。

  立足优势产业基础 求新求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基础不断求新求变。这几年,除了不断有新的养殖场建成投用,技术赋能也颠覆了布塄沟村传统的养殖模式。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养殖场可以做到基础母羊同时受精,同时产羔,精准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