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App诈骗猖獗银行卸责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当地的“授权支付”(App)诈骗情况猖獗,然而受害者饱受警方不作为、监管漏洞,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对用户不同处理标准所困扰,以致辗转求助无门。英国虽于去年推出新规,金融机构和支付公司须对受害者作出赔偿,但《金融时报》访问十多名骗案受害者和专家,指出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授权支付诈骗是指客户受骗后,授权将资金转移到他们以为由合法收款人持有、但其实由骗徒控制的账户。英国现时是此类诈骗案的热点,原因是该国拥有快速的支付系统、先进数码服务,且英语是全球性语言,加上人工智能(AI)技术复制网站、制造“深度伪造”(Deepfake)影片或冒充银行和税务机关信息,令诈骗案更频密发生。然而智库“皇家联合研究所”(RUSI)资深研究员韦斯特摩尔形容,受害人拿回钱财的过程与被骗一样痛苦。

  哥连费夫前妻花百万打官司

  曾夺得奥斯卡影帝的英国影星哥连费夫的前妻弗斯,是诈骗案的受害者之一。她经营的的谘询公司遭遇App诈骗,骗徒模仿客户的电邮地址并插入虚假发票,导致一名员工直接将逾32万英镑(约314万港元)转入骗徒账户。短短数日间,骗徒绕过银行的查询,将全部款项汇入余额为2.62英镑(约25.7港元)的账户。

  弗斯希望追讨失款,她耗时11个月、花费10万英镑(约98.2万港元)律师费仍不得要领,最终公司宣布破产。弗斯批评在过程中警察不作为,以及银行处事方式令人震惊,称“我们基本上被这个系统搞垮”。

  新规定银行须赔偿最高83万

  《金融时报》指出,英国去年推出新规,若客户成为App诈骗的受害者,金融机构和支付公司须向客户偿还最多8.5万英镑(约83.5万港元),使英国成为全球首个引入此类计划的国家。专家表示,新规定在特定情况下提供了赔偿保障,但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骗案问题。新规列明若客户被视为“严重疏忽”,他们将无权获得赔偿,但《金融时报》指出,“严重疏忽”尚未有明确定义。韦斯特摩尔认为“严重疏忽”是灰色地带,银行有很多逃避方法,“如果忽略5次弹出的警告,这算是严重疏忽吗?”

  此外,英国支付监管机构将App诈骗,定义为从一个英国银行账户到另一个英国银行账户的授权转账,但这一定义不包含部分常见骗案,例如透过加密钱包转移资金,此类诈骗的受害者没有资格获赔偿。帮助受害者追回资金的调查公司Refundee创始人艾尔斯称,加密货币骗案目前占该公司每年约5,000宗案件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