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有新事:小城博物馆创造文旅新“惊艶”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游”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2月19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在“奔县游”“文博热”走红的当下,中小博物馆开始“显山露水”。据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2.84%。

  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众多深藏于小城之中的博物馆正在从“文物仓库”化身“文化会客厅”,以“破圈”之势重构小城文旅生态,成为地方文旅消费新地标。

  在今年“破圈”的文旅宝藏小城中,安徽歙县无疑占据一席之地。夜幕下的歙县徽州古城,一场穿越历史的对话正在悄然进行。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内,一场以馆藏一级文物“初登第、得意回”石刻为灵感打造的沉浸式夜游活动,带领观众在行进式游览中探寻徽州历史文化的魅力。

  “我们把许国、鲍尚志等徽州名人故事创编成不同主题的夜游剧本,将数字光影与实景演绎、传统经典与馆藏文物融合,在古今互动中实现徽州人文历史的具象化呈现。”歙县文物事务中心副主任周虎介绍,“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如今是歙县文旅的重要IP之一。

  “现在人们的文化需求愈发多样化、品质化,更愿意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买单。”在浙江游客赵艶蓉看来,博物馆“大开脑洞”的展陈方式激发了游客的文化认同,让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向奔赴。今年春节假期,歙县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旅游总消费10.87亿,同比增长21.59%。

  在这场文化盛宴中,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中小博物馆以独有的地方文化资源打开了能见度。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历史上四次为都,是楚国最后的都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此,万余件套馆藏文物中,700余件套涉楚文物述说着楚国的辉煌。

  踏上馆内玻璃栈道,仿若一步千年。脚下战国瓦砾层清晰可见,青铜车马器构件低语着战国烽烟,“越王者旨于赐剑”见证乱世争伐,楚金币布成的“金山”如同暗夜繁星,鄂君启金节上篆刻着中国最早的关税密码……“我们不做‘百科全书’,只讲好本土故事。”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告诉记者,去年旅游高峰期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