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有效提升香港科研成果转化率
来源:大公网 作者:晓 斌
人工智能等创科发展迅速,DeepSeek等不断刷新世人认知。在创新科技的发展竞赛中,香港要想脱颖而出,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尤其要有效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比例。事实上,香港此方面一直落后于深圳等城市。当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比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今日投入、明天见效,但不能无动于衷,需要有长远规划,尤其要从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市场导向等多方面发力,以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链。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责任方是高校,但现行香港各高校内的技术转移办公室(TTO)成效欠佳,专利申请和商业化流程繁琐。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不足,现行制度下科研人员仅能获得技术转让收益的30%-50%,低于国际普遍水平,早前有大学大幅提升至70%,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同时,应将科研成果转化指标纳入大学评估体系,例如占比不低于30%,并设立科研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潜力的应用研究项目;简化专利申请流程,将审批时间压缩至6个月以内。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成比例,激发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2024年,香港企业研发投入仅占GDP的0.4%,远低于深圳的4.2%。大学与企业合作项目数量有限,且多集中在传统领域,缺乏前沿技术突破。如何提升投入比,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课题,而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势在必行,建议设立大湾区产学研创新联盟,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确保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同时推动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与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科研成果共享平台,促进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
优化创科生态系统。香港创科生态圈的风险投资规模有限,数据显示2024年仅为新加坡的三分之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因此,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至关重要。建议设立科研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鼓励设立专注于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创科企业融资渠道;引进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提升本地服务水平。建立技术经纪人认证制度,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专业化科技产业园区,提供中试基地和产业化空间。完善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配套,降低科研成果转化成本。
今年1月9日,夏宝龙主任在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指出,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科技产业”。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积极作为,推出了大量推动创科发展的政策,成效初现。但创科发展竞争激烈,不进则退,香港必须及早从制度机制上作出突破,为日后的快速发展作好基础。
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比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大学、企业多方协同发力。通过完善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创科生态,香港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将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至50%以上。这不仅将释放香港强大的科研潜力,更将推动创科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巩固香港国际创新中心的战略地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香港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将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大公网 作者:晓 斌
人工智能等创科发展迅速,DeepSeek等不断刷新世人认知。在创新科技的发展竞赛中,香港要想脱颖而出,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尤其要有效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比例。事实上,香港此方面一直落后于深圳等城市。当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比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今日投入、明天见效,但不能无动于衷,需要有长远规划,尤其要从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市场导向等多方面发力,以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链。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责任方是高校,但现行香港各高校内的技术转移办公室(TTO)成效欠佳,专利申请和商业化流程繁琐。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不足,现行制度下科研人员仅能获得技术转让收益的30%-50%,低于国际普遍水平,早前有大学大幅提升至70%,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同时,应将科研成果转化指标纳入大学评估体系,例如占比不低于30%,并设立科研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潜力的应用研究项目;简化专利申请流程,将审批时间压缩至6个月以内。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成比例,激发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2024年,香港企业研发投入仅占GDP的0.4%,远低于深圳的4.2%。大学与企业合作项目数量有限,且多集中在传统领域,缺乏前沿技术突破。如何提升投入比,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课题,而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势在必行,建议设立大湾区产学研创新联盟,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确保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同时推动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与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科研成果共享平台,促进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
优化创科生态系统。香港创科生态圈的风险投资规模有限,数据显示2024年仅为新加坡的三分之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因此,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至关重要。建议设立科研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鼓励设立专注于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创科企业融资渠道;引进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提升本地服务水平。建立技术经纪人认证制度,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专业化科技产业园区,提供中试基地和产业化空间。完善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配套,降低科研成果转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