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世界多极化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据人民网报导,防止国际秩序变革期出现动荡失序、冲突对抗,关键是要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把规则挺在第一位,与时俱进更新合作观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十一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多极化是各方关注与探讨的焦点话题。当今世界是否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是否会导致国际体系乱象加剧、治理失效?如何才能推动世界多极化健康稳定发展?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关乎国际秩序稳定,关乎世界和平发展。

  (一)

  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以“多极化”为主题,指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多极化塑造的世界中”。这一判断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的主流认知。

  在国际关系中,“极”通常指的是在国际体系中具有关键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力量。多极化的本质是国际权力、全球治理由各方共商共建共享。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加快走向多极化。各国各地区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独立自主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多极化已成为国际力量对比演变的直观映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份额已达58.9%。《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显示,金砖国家的全球贸易和原油生产与出口量均占全球的约40%。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故事,也是国际秩序结构变革的基础。传统上由欧美唱主角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今年约有30%的发言者来自全球南方国家,正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缩影。全球南方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自主自信,并积极通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世界多极化进程注入关键动力。

  《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指出,多极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性力量的扩散上,还表现为世界在意识形态上变得更加多元。冷战结束初期一度甚嚣尘上的所谓“历史终结论”已经彻底终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增强,推动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包容互鉴成为“全球南方”的共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