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情绪消费服务更专业更有价值
新经济新业态回应了社会和市场需求,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获得慰藉的重要途径,但该行业也出现进入门槛过低、商家参差不齐、服务缺乏规范等状况。新业态呼唤更个性化、更具针对性服务的同时,也亟需更规范的管理和引导。
情绪消费市场空间广阔。有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大学生曾有情绪消费经历,内容涉及“树洞”“情感倾听”“倾听排忧”等。面对学业、工作、情感等多重压力时,年轻群体对减压、情感陪伴、自我认同、社交表达、价值认同等情感诉求不断增加,并且愿意为此消费。对消费者来说,情绪消费能够满足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提升幸福感;也能够放松解压、满足社交需求、增加对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是年轻人对情绪服务的态度,也折射出市场对有价值服务的迫切需求。
市场呼唤更专业更有价值的情绪消费服务。近年来,情绪消费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大量从业者涌入,出现了价格低、靠走量、效果不明等难以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如倾听就只是听,排忧就是“喂鸡汤”,宣泄就是放纵等,导致消费市场鱼龙混杂。事实上,情绪价值的服务应有更高更明确要求,个性化服务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契合消费者心理需求和个人情况的建议,还应保护消费者隐私。这都迫切需要行业门槛划分清晰,产品价值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情绪价值消费不同于传统消费,更强调在体验消费中产生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价值,即:能否满足当下的情感需求。2023年,一款“爱因斯坦的脑子”走红,商家宣称“拍下后自动长到你的脑子上,买过的都说好……”。该产品并无实体也几乎无后续服务,仅提供即时情绪,“买了我就变聪明了”。想赢得青年消费群体的市场认可,商家不能只在营销上下功夫,更应根据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事实证明,围绕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审美、性格特点,提供易触达、差异化、个性化、即时满足的服务,更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