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能否在“风浪”中突围?
“会展业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是联通各国企业、市场和要素资源的重要桥梁,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说。然而,市场供需变化大、区域发展不均衡、人才供应存在缺口等问题依然存在,阻碍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展业向“新”求变 向“绿”转型
近年来,会展业已成为各地推动经贸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拥有60多年历史的广交会,是联通中国与世界贸易的桥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迅速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名片;已举办十五届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飞跃发展;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则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新阵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844项,总展览面积1.55亿平方米,其中展会数量与2023年基本持平,展会面积同比增长10.1%。
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我国各地依托会展开展经贸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缩影,也蕴含着我国会展业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转型激发个性化需求。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部长邬胜荣说,2024年,中国的展览业紧紧抓住国家提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遇,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展览业高质量发展,展览业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推动展览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展览业也成为展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成为中国展览业的热点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