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到元宵节,年俗非遗登上大舞台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春节到元宵节,一场非遗狂欢的年味盛宴。襄汾天塔狮舞、太原风火流星、广灵染色剪纸……山西丰富多彩的年俗非遗里蕴含着百姓欢度新春的浪漫与智慧。走进年俗非遗,它们不再局限于“一地一时”,而是在坚守与创新中奔向广阔舞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从一村走向全国
1月29日至2月1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的七彩云南欢乐世界,观众每天都能看到来自山西的天塔狮舞表演。25条长板櫈搭成13层高,宛如“天塔”。锣鼓响起,领狮人身手敏捷,在塔内翻转攀爬,逗引两只“大狮子”和四只“小狮子”向上攀登。登顶后,群狮洋洋得意,做出“水中捞月”“蜻蜓点水”“瑶池摘星”等动作,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天塔狮舞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的年俗绝技,已有上千年历史,2006年以惊、险、奇、绝、美的艺术特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0岁的村民李登山是其代表性传承人。
十年来,李登山与襄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合作,培养了百余名舞狮人才。襄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王俊亮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校园,既有利于文化传承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举两得。
“有了人才基础,天塔狮舞才能走出村庄,走向全国。”李登山说,近年来,他们到云南、湖北、湖南、辽宁等多地演出,为当地群众带去浓浓年味儿。
今年这支赴云南演出的队伍共13人,三分之二为年轻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1岁的学生柴博宇是领队,他学习天塔狮舞已有六七年,这趟春节演出能挣4000元左右。
“天塔狮舞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能把这么好的家乡文化带到南方,我感到非常自豪。”柴博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