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2024年3月11日,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做实验。(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2月16日电/据新华社报导,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国产大模型以“小成本办大事”的高性能惊艶全球,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深化、科研技术加快落地的生动写照。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科技创新中蕴含巨大的价值,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段时间,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

  “4月份我们要参加北京亦庄的半程马拉松比赛!”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见到记者,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品牌公关负责人魏嘉星忍不住分享喜悦之情。参加比赛的不是“人”,而是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从2023年底成立创新中心,到如今实现机器人平地行走、上下台阶、跑马拉松,不过一年多时间。科幻场景何以加速走进现实?

  “创新中心目前已联合全球科研机构、高校和业内头部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并将在多个高价值场景中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魏嘉星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认为,深化产学研合作,能有效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供需矛盾,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融合创新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前沿技术高效对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