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台研中心研讨会:学者论两岸文教

线下与会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1月30日电(中评社报导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一届“新时代两岸论坛”11月28日下午举行专题研讨,与会学者表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陆各地对台工作的重点和题中之义。两岸青年通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能看清国家统一问题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真正肩负起民族大义才能从根本上明确从国家统一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勇麟表示,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指出:“要充分发挥‘台’字特色、亲情乡情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与两岸交流相融合。”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发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性强、成熟度高、产业覆盖全的特点,能为两岸带来更高效的优势互补合作机会,助力大陆乡村振兴发展。如今,仅在福建省就有80多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为30多个县的近200 个村庄开展规划设计和产业文创,积极探索两岸创意产业的交流融合,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袁勇麟认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常年日积月累达成的共识。在共同的中华文化背景下,台湾的创意理念,加上大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双方将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优势互补,共同扩大市场范围,将对方的利益最大化。加强两岸文创合作,将为解决大陆乡村产业发展“断裂化”、乡村环境“破败化”、乡村人口“空心化”等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事业。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巍巍表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陆各地对台工作的重点和题中之义。福建省近年来在探索两岸文教融合发展道路上取得一系列成绩,不过也有一些仍待开拓和发展的领域。

  吴巍巍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的指挥引导,构建两岸文教融合发展的制度、标准和平台体系。第二,掌控中华文化的话语权,携手台胞探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体系,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三,继续强化和推进两岸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品牌效应。第四,加强跨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一盘棋联动发展格局。第五,加强闽台两地文化遗产、文艺表演、文创开发、影视动漫、游戏软件等领域合作开发,形成示范效应。第六,共同开发各类文教交流专用移动端APP软件,大力开辟和构建两岸文教交流的“云端”阵地。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谢银萍认为,在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视角下,高等教育该如何厘清“人才、统一、复兴”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较之过去70余年,新时代“怎样培养人”的核心意涵是什么?应该着力配合解决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哪些现实难题?以上都亟待高教领域作出解答。

  谢银萍表示,国内外形势及两岸局势使得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在解决“怎样培养人”的底层逻辑上,必然也必需聚焦“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这两个核心要义。两岸青年通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能看清国家统一问题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真正肩负起民族大义才能从根本上明确从国家统一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副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黄俊凌表示,现当代台湾电影的写实风格经过了“健康写实”、“社会写实”、新电影的“现实主义”以及隐喻“政治写实”的阶段性发展。每一阶段的台湾电影,都能一定程度反映台湾社会的现实状况,展现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问题,只不过21世纪之前的写实电影,往往只是展现社会现实的状况,缺乏深入的批判力度,或者就是将现实问题的写实作为特定情感体验的寄托体。而近几年来的台湾政治写实电影,则以含蓄隐喻的方式,展现台湾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及其政治根源,泛起台湾所谓民主政治下的污秽渣滓,更具深刻的批判精神。

线下与会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1月30日电(中评社报导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一届“新时代两岸论坛”11月28日下午举行专题研讨,与会学者表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陆各地对台工作的重点和题中之义。两岸青年通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能看清国家统一问题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真正肩负起民族大义才能从根本上明确从国家统一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勇麟表示,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指出:“要充分发挥‘台’字特色、亲情乡情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与两岸交流相融合。”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发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性强、成熟度高、产业覆盖全的特点,能为两岸带来更高效的优势互补合作机会,助力大陆乡村振兴发展。如今,仅在福建省就有80多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为30多个县的近200 个村庄开展规划设计和产业文创,积极探索两岸创意产业的交流融合,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袁勇麟认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常年日积月累达成的共识。在共同的中华文化背景下,台湾的创意理念,加上大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双方将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优势互补,共同扩大市场范围,将对方的利益最大化。加强两岸文创合作,将为解决大陆乡村产业发展“断裂化”、乡村环境“破败化”、乡村人口“空心化”等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事业。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巍巍表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陆各地对台工作的重点和题中之义。福建省近年来在探索两岸文教融合发展道路上取得一系列成绩,不过也有一些仍待开拓和发展的领域。

  吴巍巍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的指挥引导,构建两岸文教融合发展的制度、标准和平台体系。第二,掌控中华文化的话语权,携手台胞探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体系,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三,继续强化和推进两岸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品牌效应。第四,加强跨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一盘棋联动发展格局。第五,加强闽台两地文化遗产、文艺表演、文创开发、影视动漫、游戏软件等领域合作开发,形成示范效应。第六,共同开发各类文教交流专用移动端APP软件,大力开辟和构建两岸文教交流的“云端”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