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大片背后:从《哪咤2》看动漫产业
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环球ACG产业基地,外表看起来是普通的办公楼园区,其实这里聚集着200多家动漫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基地的多家企业都参与到了《哪咤2》制作过程中,上海红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制作的其中两个场次,涉及大量的山景和鸟群,制作过程中单单是山中云的特效方案和渲染就用时一年半。相比《哪咤1》,第二部在画面呈现上不断提升的特效技术,让视觉效果更加震撼。”该公司项目管理部项目负责人于志新说。
“希望通过《哪咤2》,大家能更有信心坚持做中国的动画电影,不仅能够带动票房经济,也能让中国文化题材的故事走向世界。”于志新介绍,目前红鲤动画已经紧锣密鼓进入了另一部历史题材的动画电影的制作之中。
瑞云科技在《哪咤2》的电影制作过程中主要负责整体云渲染工作,今年春节档的六部大片都使用了该企业的云渲染技术与服务。
动画电影中的渲染,即是通过计算机算法,将三维数字场景转换成二维影像的计算处理过程,渲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片的视觉效果。在视效上精益求精的《哪咤2》,其渲染工作量,可以用“艰巨”来形容。
“传统的本地渲染方式,受限于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在面对《哪咤2》这样大规模、高复杂度的特效场景时,显得力不从心。”瑞云渲染华东区业务负责人周健方说,制作电影时,高复杂度画面(如粒子特效、爆炸场景)对渲染精度和计算量要求极高,单帧画面可能需要高性能服务器连续渲染10小时以上。尤其涉及大规模动态粒子或流体模拟时,渲染时长和硬件负载会进一步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