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蒋风:童心不老 诗意依然

  中评社北京2月16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2025年,蒋风整整一百岁了。偶有学生或中青年学者来家中拜访,他坐在轮椅上,面带笑意地与他们交谈,带着浓浓的婺城乡音,眼中充满坚毅。

  一百年,是迄今为止蒋风走过的生命长度,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从萌芽到发展的时间跨度。一路走来,在儿童文学的柔波里,蒋风甘做一条水草,执拗地追寻彩虹似的梦。他说:“儿童文学是我一生的事业,但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普普通通的儿童文学教师。”

  风华初启

  蒋风1925年生于浙江金华。他的祖父蒋莲僧,是清光绪年间的秀才,后成画坛名家,与黄宾虹、张大千等多有交往。他的父亲蒋彝,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七师范学校(金华师范学校前身),先后在金华、上海、衢州等地任教。他的母亲范舜华出身书香之家,熟读诗词歌赋。每逢夏日酷暑,蒋风就会听到她轻声吟咏:“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至秋夜清凉,她则低吟浅唱:“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四季流转,天地悠悠,母亲的吟诵唤起了蒋风心中的爱,亦是他文学之梦的源泉。

  1933年,在金华中学附小读四年级的蒋风,遇见了恩师徐德春和斯紫辉。徐德春鼓励学生写日记,还把一些文学读物介绍给蒋风阅读。斯紫辉用整整一学期的时间,细致讲解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作《爱的教育》。学期末,斯紫辉将这本书赠予蒋风,并在扉页深情寄语:“要永远记住,让自己那颗平凡的心,时时刻刻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来。”这是蒋风人生中的第一本藏书。后来,他成了图书馆和旧书店的常客,沉醉在鲁迅、巴金、许地山、朱自清等新文学大师的作品和俄苏文学的天地中。蒋风回忆,少年时期阅读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班台莱耶夫的《表》和《文件》的经历,指引着他日后走上儿童文学研究的道路。

  在家庭氛围和学校教育的润泽下,蒋风自幼便怀抱文学志趣,才情早现,11岁时就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了第一篇习作《春天来了》:

  花红了,草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