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讯被骗徒攻破 警方及通讯办彻查
有专家指出,今次事件或涉及有不法分子合谋在街上利用“伪基站”发出干扰讯号,令部分市民手机讯号连接到“伪基站”的2G网络,继而接收假冒短讯,除了收紧电话实名制,更应尽快侦破案件,阻止骗徒再以同样方式犯案。\大公报记者 古倬勋
通讯办近日接获市民查询,称收到以“#”号开头的短讯发送人名称发出的可疑诈骗短讯,不排除有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无线电干扰器发出讯息。警务处处长萧泽颐昨日(15日)在电台节目表示,警方正与通讯办研究案情,暂时未清楚原因,相信有不法分子透过批量购入实名登记电话卡后转售牟利;又透露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计划今年修例,限制每人购买电话卡的张数、禁止转让电话卡等,市民在收到可疑短讯时应保持警惕,无论短讯是否由“#”号开头发出,应“停一停、谂一谂”,切勿点击不明连结。
不应随便开启短讯内超连结
通讯办呼吁市民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无论短讯显示任何发送人名称,都不应随便开启短讯内的超连结、披露个人资料或转账金钱,以免蒙受损失,市民如收到可疑短讯,应即联络通讯办或警方提供资料,以便跟进。
“伪基站”通常模拟2G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