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开幕式现场的中国美学文化
以开幕式总撰稿人冷淞的话来概括,借助前沿科技之力,将哈尔滨非遗民俗与现代艺术精妙融合,使之脱胎换骨,达成从冰雪“极寒”到艺术“极美”、体育“极燃”,再到全亚洲情感“极暖”的惊艶三级跳,中华文明所蕴含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透过民俗这扇窗口熠熠生辉。
桦树皮画 召唤人类远古生活气息
亚冬会欢迎宴会开始前,贵宾们饶有兴致地欣赏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从麦秆剪贴、蚌壳画,到兰西挂钱、蚕翼绣、桦树皮制作技艺,从剪福字、印版画,到闻筝、品茗,贵宾们赞叹不已。开幕式上,桦树皮画立体浮雕效果又在引导员服装上得以精彩展现。
永不褪色 美观大方
桦树皮画,被统称为“桦树皮文化”, 是一种古老的、北半球特有的文化。我国北方的鲜卑、契丹、女真等古代民族,都曾制作和使用过桦树皮制品。至今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桦皮文化的传统,其中鄂伦春人与桦树工艺尤为密切。
鄂伦春族人特别是妇女擅长用白桦树皮制作桦皮船、水桶、盆、碗等各种生活用品和桦树皮画等工艺品。这些物品轻巧耐用,雕刻的花纹图案简单原始、形象逼真、美观大方。最具代表性的鄂伦春族桦树皮画是利用整块桦树皮的自然生长纹理,加以简单雕琢,即成为一幅幅自然的山水、人物、狩猎情景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