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带头采用 助力大学科研落地

  中评社北京1月31日电/据大公网报导,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下,香港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坐拥国家赋予“八大中心”的重要定位,同时拥有全球一流的基础研究实力和高等院校,以及是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笔者认为,香港可从多方面加强大专院校的应用研究发展,并以香港建设成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定位,深化内地高等院校的高水平合作和对接,以自身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首先,在创新研发方面,笔者认为,不单要全面释放高等院校的基础研发实力,政府亦可加强推动高等院校应用研究的发展,包括建立更多对接不同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不断提升研发成果落地转化的比率,孵化更多具潜力的大学教研团队。

  事实上,特区政府已花了不少功夫在这方面的工作,例如推出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这绝对是重要的开始,但必须把握此良好势头,进一步释放本地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的潜力。

  第二,笔者认为,要提升上述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比率、并要令更多科研团队取得更多成功,政府角色非常重要。笔者建议,政府可革新现行的采购制度和机制,优先试用和应用更多本地大学科研初创团队的研发成果、产品和服务。

  以纺织业为例,香港有很多屡获殊荣的研发项目,可应用至不同场景,最显着的就是运动员的功能性服饰和装备。笔者认为,政府要承担“落水”和带头的角色,采用和试用更多本地研发的产品和服务,并要求更多部门、公营机构及法定机构采用此方针,形成内部文化和风气。

  笔者深信,若然政府优先采用这些科研成果,就会是大学科研初创团队迈向成功、加速孵化的重要一步。而随着北部都会区和河套深港园区的发展,笔者希望政府继续努力争取专属的跨境政策措施,打通深港园区的资金、数据、人流等,配合上述提到的采购政策,吸引更多初创团队和资金以香港为基地,从事研发和开设实验室等,借此促进教育、科研和人才一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