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文化土地 花莲农改场推原乡食农教育
中评社花莲2月6日电/“农业部”近年推动食农教育,负责推动原乡食农教育的花莲农改场(花改场)设计系统性课程介绍珊瑚礁、火葱、小米、野菜等,让部落孩童透过自身饮食与农耕文化增加自我认同与土地关怀。花改场指出,相关课程与教案将会推广到各校园,以串联建构原乡食农地图。
透过“吃”认识土地与文化是最快的方式之一,随原乡人口流失与老化,如何留存原乡农耕饮食文化成考验。为保留文资,花改场投入原乡食农教育的系统课程设计,传授孩童知识,也透过实作体会部落传统生活智慧。
花改场与在地学校合作,推出贴近孩子生活的多元有趣课程,例如在花莲寿丰乡月眉国小,教导学童学习种植和料理火葱,进一步认识属于月眉部落的呛辣滋味。教花莲吉安乡化仁国小则以野菜文化为主题,导学童学习辨识田间野菜,并透过料理体验野菜特有风味。秀林乡铜门国小则经由绘本故事和闯关游戏,了解山胡椒在部落文化中的重要性。
花改场进一步表示,卓溪乡作为布农族的重镇,该场与慈心有机基金会携手设计布农小米、布农豆豆与布农水田生态3项食农教育课程,展现布农农耕文化的多样性,并由布农族耆老和布农豆豆班成员担任食农老师。在卓清国小、卓乐国小与太平国小进行主题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游戏、体验与料理教学,结合族语教育,让学童重新认识布农族的味道。
花改场指出,未来将持续根据不同地区和族群的食农文化,建立完善的课程、教材与教案,推广至各地校园与社区,串联构建原乡食农地图,将这些珍贵的智慧与故事薪火相传,让传统文化在下一代中延续发扬。
中评社花莲2月6日电/“农业部”近年推动食农教育,负责推动原乡食农教育的花莲农改场(花改场)设计系统性课程介绍珊瑚礁、火葱、小米、野菜等,让部落孩童透过自身饮食与农耕文化增加自我认同与土地关怀。花改场指出,相关课程与教案将会推广到各校园,以串联建构原乡食农地图。
透过“吃”认识土地与文化是最快的方式之一,随原乡人口流失与老化,如何留存原乡农耕饮食文化成考验。为保留文资,花改场投入原乡食农教育的系统课程设计,传授孩童知识,也透过实作体会部落传统生活智慧。
花改场与在地学校合作,推出贴近孩子生活的多元有趣课程,例如在花莲寿丰乡月眉国小,教导学童学习种植和料理火葱,进一步认识属于月眉部落的呛辣滋味。教花莲吉安乡化仁国小则以野菜文化为主题,导学童学习辨识田间野菜,并透过料理体验野菜特有风味。秀林乡铜门国小则经由绘本故事和闯关游戏,了解山胡椒在部落文化中的重要性。
花改场进一步表示,卓溪乡作为布农族的重镇,该场与慈心有机基金会携手设计布农小米、布农豆豆与布农水田生态3项食农教育课程,展现布农农耕文化的多样性,并由布农族耆老和布农豆豆班成员担任食农老师。在卓清国小、卓乐国小与太平国小进行主题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游戏、体验与料理教学,结合族语教育,让学童重新认识布农族的味道。
花改场指出,未来将持续根据不同地区和族群的食农文化,建立完善的课程、教材与教案,推广至各地校园与社区,串联构建原乡食农地图,将这些珍贵的智慧与故事薪火相传,让传统文化在下一代中延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