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豪:司法处理政治问题 台湾全盘斗
中评社台北1月27日电(记者 杨腾凯)台湾朝小野大,民进党政府却能透过大法官“释宪”否决“立院”修法。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向中评社表示,大法官被拉进来处理政治争议,这其实损耗了大法官的光环。如果让外界觉得司法权好像永远都帮行政权,会进一步破坏人民脆弱的司法信任。
廖元豪为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校区法学院法学博士,曾任马英九文教基金会董事,现为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研究专长包括“宪法”、行政法、反歧视法、移民法、美国公法等。
面对“立院”通过修法,民进党政府可透过“司法院”大法官“释宪”裁判否决,怎么看司法是不是政治化了?
廖元豪表示,民进党政府现在是把正常的政治程序都说成“毁宪乱政”,“立法院”本来就有职权修法、删减预算,“立法院”局势是朝小野大,行政权、立法权很自然就会不合。可是面对不合,民进党又不愿意协商,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要能协商,例如美国也经常出现“总统”与“国会”最大党不同党的状况,那双方一定要协调,否则什么法案都过不了。
廖元豪指出,可是目前可以看到,赖清德与“行政院长”卓荣泰他们完全都不愿意妥协,只要在野党通过他们不喜欢的法案,他们一律说成“毁宪乱政”,民进党把正常的朝野差异给灾难化,说成“毁宪乱政”。然而民进党政府又不善用政治方法慢慢讨论,反而把司法给拉了进来,只要意见不合就指责对方“违宪”,然后送大法官“释宪”,让外界觉得司法权好像永远都帮行政权,会进一步破坏人民脆弱的司法信任。
廖元豪表示,民进党政府破坏的不只是一般的司法信任,甚至把“国家”最重要的“宪法”法庭完全政治化了,包括大法官的提名也是,虽然提名与同意权确实存在政治性质,但是提名过程中应该要与在野协调,而不是提名被否决了,仅剩的席次不足以开“宪法”法庭,却又要要求必须让“宪法”法庭运作,这样的动作就很政治化,用司法来处理政治问题,全盘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