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院学子永春古街感受非遗传承与两岸融合
中评社香港2月6日电(作者 潘雅丽兰子馨)2月3日上午,闽江学院“寻根筑梦,闽韵流传”社会实践队走进永春县五里街镇,参观了永春县五里古街,并走访校友五里街镇人民政府镇长徐金镇,深入瞭解当地在古镇开发保护和非遗传承与两岸融合等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据徐镇长介绍,五里街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闽南重镇,素有“白鹤拳故里,海丝路源头”之美誉,因早年街道的长度为五华里得名“五里街”,现在是“镇以街名”称五里街镇。五里古街位于永春县城西北2.5公里处,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水陆交汇的重要节点名扬海内外,主街区长590米,是目前闽南骑楼风格特色保留相对完整的传统古街区,是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永春人的乡愁记忆。
古街设有桃溪首站码头,船只可直达泉州古刺桐港(顺济桥码头),是水陆交通枢纽;古时商贾云集,形成“七境十三柱”的街区格局,永春白鹤拳、永春纸织画皆发源于此;永春人也从这里走向东南亚,创造“无永不开市”的商业传奇。近年国家和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古镇发展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与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五里街镇则紧抓机遇,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等,让古镇重焕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