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拜年了?
香港文汇报报导,拜年仪式通常从家中开始。初一早晨,晚辈穿上新衣,向长辈拜年,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而长辈会分发事先准备的“压岁钱”给晚辈,让他们把钱放在枕头下,以辟邪避灾,寓意新年平安健康。“压岁钱”的习俗源于民间传说,相传古时有一黑手白脸的妖精“祟”,每年除夕夜会出现吓唬小孩,为了赶走“祟”,人们点亮灯火通宵不眠,并在孩子床边放置铜钱,以“压祟”,也被称为“压岁”。后来那成为了过年习俗,演化成以派利是(红包)作祝福。
完成家中拜年后,人们外出拜访亲友。一番“恭喜发财,利是逗来”的祝福声后,大家携带礼物,如水果、糕点或地方特色礼物拜访,传递祝福,彼此笑脸相迎,是过年难得的温馨场景。利是封装着美好祝福,选择封套时,红色、紫色、粉红色被视为最具吉祥之意。而传统上拆利是时间主要有两个吉日,农历正月初七和元宵节后,象征着祝福与好运的开始。
不过,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却对向长辈拜年感到困扰。由于与亲戚互动相对减少,加上价值观等因素影响,新一代与长辈或出现代沟;也有部分离家读书或工作的年轻人,陷入过年是否回乡的纠结,因在父老乡亲面前,可能会在工作,收入和情感方面受到审视,更担心被催婚催生带来的压力。因此,与和亲戚拜年相比,一些年轻人更喜欢和三五知己吃饭聚会,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