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初生效 持久和平仍脆弱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19日11时15分,加沙地带停火换俘协议正式生效。当晚,3名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以色列人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释放并抵达以色列。20日,搭载巴勒斯坦获释人员的车辆抵达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附近的拜图尼亚。
不过,协议生效并非一帆风顺,较原定时间推迟近3小时。原因是以色列一度称未收到哈马斯提供的计划于当天释放的被扣押人员名单。以军炮兵和战机随后袭击了加沙地带北部和中部的多个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15个月后,加沙地带终于迎来和平曙光。协议生效历经波折预示其全面执行挑战重重,维系和平的根基依旧脆弱。
停火协议执行挑战多
停火协议生效后,人道救援物资开始通过拉法口岸运往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安全部门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19日当天,已有多辆装载人道救援物资的车辆经过以色列方面的检查后进入加沙地带,这些物资将被尽快分发给当地居民。与此同时,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重申,将“致力于执行协议条款”并监督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据美联社报导,以色列释放了9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其中主要是未成年人和女性。
有关加沙停火能否持久,分析人士指出,停火协议涉及多个阶段,时间跨度大,存在多次交换在押人员及遇难者遗骸的“敏感关键节点”,协议能否全面、平稳落实将考验双方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