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筑牢防骗网,让留学香港更安心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网评:筑牢防骗网,让留学香港更安心

  来源:文汇网  作者:文平理

  日前,一名18岁的在香港大学就读的内地生遭遇电话诈骗,损失高达920万元,巨额的经济损失再次引发社会对电骗犯罪活动的关注。有消息指,为防止内地学生来港后陷入骗局,警方正与内地相关部门商讨,计划要求有意来港就读的内地生填写防骗问卷,作为获发签注的条件之一。此外,不少本港大学亦采取防范措施,如要求学生填写防骗问卷以提高防骗意识及警觉性。然而,防骗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界在教育、宣传和监管上持续发力。

  近年来,香港致力于吸引及培育人才,不仅努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还持续优化“留学香港”品牌,取得了显着成效,吸引大量新来港人才。然而,由于他们对香港的社会生活环境不熟悉,部分人误堕诈骗陷阱。资料显示,2023学年至2024学年,树仁大学共有6名内地学生被诈骗,损失超过72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2024年录得逾30宗学生遭诈骗的案件,涉款约1,500万元;港大亦指近月有超过60名学生成为诈骗受害者,损失逾6,000万元。学生被骗案件频发,对留学香港品牌形象构成了威胁,也凸显了防骗工作的紧迫性。

  诈骗犯罪团伙的手段不断翻新,但常见的手法往往是假冒香港入境事务处官员、香港警方或内地公安、内地官员,声称接听者涉及欺诈、洗黑钱或其他刑事案件,并展示所谓的执法机构文件或通缉令,进而要求提供银行户口资料及密码配合调查,并将保证金汇入指定账户。这些手法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极具威吓性和欺骗性,令他们如惊弓之鸟般,陷入慌张和恐惧,失去判断力。

  针对这一问题,多间院校已经采取了要求学生填写防骗问卷、发放防骗学习套件、开设港漂报案室通讯群组等措施。然而,要想从社会层面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联手,共织防骗防护网,形成全民防骗、全民反骗的强大合力。

  在法例和执法方面,香港已经展现出了打击诈骗行为的决心。然而,鉴于电话和网络诈骗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香港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法例,以更有效打击这类犯罪,并提高罚则以增强震慑力。

  除了法律手段,通过服务供应商扩展防骗措施也是关键一环。社交媒体和金融交易平台作为诈骗行为的重要传播、交易渠道,应承担起更多的自我管理责任。执法部门推出的可疑账号警示、防骗视伏等程序,为识别和拦截诈骗信息、保障资金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应加以善用,加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当然,仅仅依靠后端的防守措施是不够的,加强私隐数据保护是预防电话诈骗的根本措施。频繁收到诈骗和推销电话,暴露本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漏洞,须及早从技术和法律层面填补。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网评:筑牢防骗网,让留学香港更安心

  来源:文汇网  作者:文平理

  日前,一名18岁的在香港大学就读的内地生遭遇电话诈骗,损失高达920万元,巨额的经济损失再次引发社会对电骗犯罪活动的关注。有消息指,为防止内地学生来港后陷入骗局,警方正与内地相关部门商讨,计划要求有意来港就读的内地生填写防骗问卷,作为获发签注的条件之一。此外,不少本港大学亦采取防范措施,如要求学生填写防骗问卷以提高防骗意识及警觉性。然而,防骗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界在教育、宣传和监管上持续发力。

  近年来,香港致力于吸引及培育人才,不仅努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还持续优化“留学香港”品牌,取得了显着成效,吸引大量新来港人才。然而,由于他们对香港的社会生活环境不熟悉,部分人误堕诈骗陷阱。资料显示,2023学年至2024学年,树仁大学共有6名内地学生被诈骗,损失超过72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2024年录得逾30宗学生遭诈骗的案件,涉款约1,500万元;港大亦指近月有超过60名学生成为诈骗受害者,损失逾6,000万元。学生被骗案件频发,对留学香港品牌形象构成了威胁,也凸显了防骗工作的紧迫性。

  诈骗犯罪团伙的手段不断翻新,但常见的手法往往是假冒香港入境事务处官员、香港警方或内地公安、内地官员,声称接听者涉及欺诈、洗黑钱或其他刑事案件,并展示所谓的执法机构文件或通缉令,进而要求提供银行户口资料及密码配合调查,并将保证金汇入指定账户。这些手法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极具威吓性和欺骗性,令他们如惊弓之鸟般,陷入慌张和恐惧,失去判断力。

  针对这一问题,多间院校已经采取了要求学生填写防骗问卷、发放防骗学习套件、开设港漂报案室通讯群组等措施。然而,要想从社会层面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联手,共织防骗防护网,形成全民防骗、全民反骗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