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港人回流搵工 职场新现象

  中评社香港1月23日电/古语云“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又有谓“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两句说话看似互相矛盾,哪一句才是金石良言?这正是目前在本港求职及HR(人力资源部门)圈子掀起的一大争议。话说近来陆续有海外港人“回流”求职,但部分HR明言“不予考虑”,担心这些人一旦入职后“随时会再走”;不过与此同时,有些雇主却扬言“优先聘请回流者”,认为他们见识过“外国月亮不是特别圆”,拥有免疫抗体,料会“迭埋心水”留港打拚事业。

  信报财经新闻发表高天佑文章说,事实上,近日回流的港人确实愈来愈多,不少人此前几年移居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一心寻找新开始,却逐渐发现当地生活未如理想。一方面人地生疏,加上求职不易、上流空间有限,同时税率高昂,医疗服务却未必及得上本港便利。再者,该些地区近年也出现动荡,例如英国自2019年至今三换首相,加拿大总理杜鲁多被迫辞职,美国则迎来特朗普回朝,很大程度上反映该三地民众对此前的执政党甚为不满。

  另一边厢,本港尽管经济及社会前景欠明朗,但起码就业市场持续强劲,最新失业率仅约3.1%,绝大部分打工仔连续多年获得加薪。正所谓“有比较才有伤害”,从“搵食”及发展事业角度看,现在的香港固然并非天堂,却可能已胜过很多作为移民热门地区的海外国家。

  同时值得留意,一部分海外港人已取得当地长期居留甚至永居资格,相当于确保了一道“后门”──即使选择“回流”香港,万一本港形势再趋恶化,他们随时可以再次返回移居地区,排除后顾之忧,进可攻退可守。

  综合种种因素,难怪近月陆续有海外港人“回流”搵工,但这亦在本港职场及HR圈子引起一场有趣的争议。一方面,在LinkedIn和Threads平台上,有些HR表明“若有得拣”,不乐于考虑聘请“回流”人士,认为这类求职者“有前科”、“坐唔定”、“冇恒心”,担心他们一旦入职之后,很容易又会再“走”。

  毕竟HR进行招聘时,其中一个重要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虑正是稳定性。尤其在大企业中,倘若每年聘请的新员工短期内流失率(churn rate)太高,HR部门势必被问责“把关不严”,随时影响绩效和奖金。同时,有些HR提到,这类求职者数年前选择离港,现在又回来搵工,犹如“弹出弹入”;倘把空缺交给他们,对于坚定留港的打工仔并不“公平”。

  不过另一方面,有些雇主“反其道而行”,扬言“优先聘请回流者”,建基于两大理据。首先,此前几年移民的多属中层骨干及专业人才,实力普遍有保证,再加上海外工作及生活经验,料属“可用之材”,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其次,这些雇主相信,“回流”人士已经见识过“外国月亮不是特别圆”,可能会打消异心,“迭埋心水”留港发展,甚至将加倍搏命,追回失去的几年时间。由此角度看,“回流”人士“既具实力,又够稳定,还很拚搏”,无怪乎获部分雇主视为优先吸纳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