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粮食单产提高背后的“龙江密码”

  中评社北京1月18日电/2.7%!

  在16日落幕的黑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个不大的数字,令人振奋。这是过去一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的比例。

  作为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全国每九碗饭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这里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夏季温热、湿润,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和品质提升,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大面积单产提升是如何实现的?记者采访了多名与会代表和委员。

  据农业部门统计,2024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粮食播种面积约2.2亿亩,粮食平均亩产超过723斤,比上年提高19斤。

  “大面积单产提高2.7%,带动全省增产42亿斤。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年的口粮约500斤,这42亿斤粮食可供840万人吃一年,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体量。”这一成就令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工商联农业商会会长张芳颇为自豪。

  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2024年,黑龙江深入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让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更加坚实。

  向土地要产量——

  “从三江平原到松嫩平原,多长一个豆荚、多收一株玉米、多打一穗稻谷,都来之不易。”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北大荒农垦集团董事长王兆成说,全省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