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
1亿摄氏度1000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些关键词共同组成的是聚变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门槛。
“1000秒”的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长脉冲高约束模达到1000秒,充分验证了聚变装置的系统集成能力和高参数等离子体稳态运行。这是未来聚变堆持续发电的基础。
此次新纪录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创造,比他们在2023年创造的世界纪录——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足足多了600多秒。
中国“人造太阳”再创新纪录不仅点燃了科学岛上的一个不眠夜,也让国际聚变科研界“燃”了起来。
EAST之所以被称为“人造太阳”,是因为其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包括中国团队在内,全球都将“人造太阳”作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答案”之一。
由于实现核聚变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利用可控核聚变反应在地球上造出一个“太阳”,人类就如同拥有了一座原料不竭且无污染的发电厂,从而实现水清天蓝、能源永续。
核聚变能开拓的想象空间,远不止“发电”这么简单。在世界多部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中,核聚变飞船频频出现,成为宇宙航行的利器。
在现实中,科学家们告诉记者,核聚变飞船并非空想,人类未来确实有可能利用核能这种高效能源飞出太阳系,成为真正的太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