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赋能 助力执法司法减负增效
“既要发现问题,也要收集经验。”日前,中央依法治国办派出6个督察组,对法治领域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在四川的实地督察中,督察组成员发现,四川省政法系统把政法智能化建设作为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提升执法司法工作质效的基础工程,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法智慧成果,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推进平台建设应用 实现办案协同共享
政法系统由多个单位组成,如何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督察组发现,跨部门办案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平台释放了强劲动能。
“法院将限制消费名单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推送给公安,公安机关协助查人找物,增强法院执行工作能力。”“通过跨部门办案平台,及时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信息,及时函告公安机关,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共同预防和减少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记者瞭解到,跨部门办案平台覆盖全省7790个政法单位执法办案业务,打破政法系统内部数据壁垒,助力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在资源共享方面,深化政法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开展全省统筹的视频图像智能化建设应用,共享数据资源6万亿条。在单轨运行上,推进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电子换押高效协同、电子证据互信互认,案件单轨流转率大幅提升至75%。在协同办案上,打通刑事、民事、行政、公益等“四大业务”流转办理通道,实现刑事案件472类、其他案件141类业务流程100%覆盖,累计流转非涉密案件54万件。通过探索司法辅助事务智能化办理,案件流转平均时长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0.7天,年均节约办案成本0.5亿元。
德阳市公安局旌阳区分局东湖派出所民警张灼表示,现在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电子指纹捺印设备,从内容记录到电子签名捺印等,全程电子化,提升了执法办案效率。
升级信息管理系统 规范财物流转处置
针对涉案财物管理规范透明、处置效率等问题,四川省优化升级涉案财物管理信息系统,最大限度降低涉案财物在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