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指标成功交易
转山村侵蚀沟治理的意义远不止于此。1月10日,全国首单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在辽宁抚顺市签约,交易内容为抚顺县海浪乡杨木村、转山村5条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16.7亩,交易额167万元。
“交易标志着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工程新增耕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实现零的突破,开辟了侵蚀沟治理投入循环机制新路径,成为水利部加快侵蚀沟治理,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一项创新举措。”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生态建设处处长冯伟说。
放眼东北地区,水利部专项调查成果显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总数量为66.67万条,近九成属于发展型侵蚀沟。黑土区侵蚀沟主要分布在耕地上,耕地面积虽然仅占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的三成,但集中了近3/4的侵蚀沟,侵蚀沟直接占毁耕地面积达417.72万亩。
聚焦抚顺县,作为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之一,侵蚀沟数量为867条。2024年,水利部安排抚顺县增发国债资金9972万元,治理侵蚀沟295条,覆盖全县8个乡镇60余个村屯。
“在侵蚀沟治理过程中,我们坚持生态治沟理念。”抚顺县水务局局长马龙江介绍,通过“生态治理、综合施治、沟坡兼治、多治并存、柔治为先”治理模式,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根据侵蚀沟的地形、地貌、土壤情况、土层厚度、水源涵养情况、区域水资源情况、水流汇积走向、丰水期侵蚀程度、侵蚀沟发育具体状况和发育趋势,一区一案、一沟一策,采取柳编护沟、槐树桩消力坎、土石笼袋、秸秆填埋等保护和修复措施,在控制沟道发育扩展蚕食耕地同时,还产生一定数量的新增耕地。
通过对部分沟段涉及的滩涂、空闲地和裸地等未利用地进行系统治理,治理的295条侵蚀沟新增耕地约390亩,这为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