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共建“一带一路”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性、大规模、全方位国际合作倡议。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不仅助力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国际经济合作持续注入动力。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平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知行合一。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193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中写道:“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今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改变全球经济地理,也在改变全球文明地理,不断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统筹“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2024年12月27日,中吉乌铁路项目举行启动仪式,项目已由设想付诸实施。就像中老铁路使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中吉乌铁路项目也将助力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突破地理条件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限制。在推进“软联通”“心联通”方面,以中国与东盟为例,2023年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2024年1至8月,中国公民前往东盟国家人员1620.5万人次,东盟国家人员入境中国内地969万人次。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日趋紧密,不断增进双方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