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欧洲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中评社北京1月19日电/网评:欧洲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来源:大公报  作者:宋鲁郑

  美国大选,最紧张的莫过于它的盟友。从欧洲角度看,特朗普的当选会对安全、经济、全球议题如气候保护等带来巨大冲击和损害,尤其是对西方软实力价值观的普世性和正当性的否定。

  果不其然,还未上任的特朗普就已经令俄乌冲突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民调第一次显示,乌克兰民众超过半数愿意尽快谈判和用土地换和平,其继续战争的意志受到重挫,对美国领导地位的认可首次降到40%。特朗普更要求北约盟友把军费开支从2%提高到5%,否则不会提供安全保护。考虑到欧洲的政治和经济现实,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以德国为例,5%意味着2000亿欧元的支出,但整个国家财政预算也不过4900亿欧元,相当于预算总额的40%。目前德国军费开支连年上升也仅仅达到800亿欧元。

  至于关税,更是一个盟友都不少:特朗普威胁如果不大规模购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欧盟将面临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关税则将高达25%。由于美国两届政府持续对华挑起贸易战,美国东亚的盟友如韩国、日本贸易顺差大幅增加,甚至印度、越南这些所谓的新盟友也是如此,都不可避免成为特朗普的目标。

  然而,特朗普2.0显然是超出任何人想像的升级版:其胃口指向盟友的主权和领土,包括加拿大、巴拿马运河和丹麦的格陵兰岛。而且还不排除使用武力。并一再声称“这绝不是开玩笑”。不管这是否特朗普的谈判手段:提出离谱要价占据谈判上风,以让对方妥协,但仅这种方式就已经极大损害了美国一手打造的国际秩序的基础。正如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回应的:“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适用于每个国家。”   特朗普的言行令全球震惊之余还有困惑:何以率先对盟友下手?其实,特朗普的言行非常符合逻辑。

  第一,盟友是美国治下的世界最大受益者。它们不仅和美国一起制订规则,还是美国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此,二战后几十年来,美国也愿意或者不在乎这些盟友从自己身上获利,哪怕是搭顺风车。比如军费开支长期不足,让美国为自己承担更大的安全成本。还有大量、长期的贸易顺差。

  第二,战后美国领导、盟友跟随的格局使得各盟友对美国依赖颇深。面对美国的为所欲为实际上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回手之力。往往是只动动口就不得不妥协。这和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不同,它们和美国没有什么利益交集,也对美国毫不依赖。要想搞定这些国家难度大、成本高、风险难测,弄不好反蚀一把米。

  目前来看,面对特朗普突破价值和规则底线的言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借口生病而保持沉默。德国主流媒体则开始为绥靖制造舆论:以所谓中国为借口,建议“让格陵兰岛公投卖给美国”。美国也做出这样的民调:半数以上的格陵兰岛居民愿意加入美国。这种套路世界想必都已经很熟悉了。西方盟友之所以会如此,根本上还是双方实力对比使然。   从特朗普的眼里,盟友不仅个个富裕有利可图,而且还无反抗之力,可谓“我为刀俎”,更何况它们还有占美国便宜的“原罪”。这样的“鱼肉”不吃简直是罪过。或许有人认为,特朗普只是个案,是特例。欧洲可以让步换时间。四年以后,特朗普就会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自由主义的美国又会回来。但事实却是“特朗普化”的美国已经是历史趋势,他是在被判有罪、品德也有严重问题,甚至被他过去的内阁成员称为“法西斯主义者”的背景下,仍然得到多数美国人拥护和支持才重返白宫的。共和党已被极右民粹主义者占据,他们价值理念和特朗普一致而且较少个人品德瑕疵,这样的人物更能获得美国民众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并非美国特例,同样也是美国传统的产物。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1789年制订宪法才成为一个联邦国家。但12年后就以打击海盗为由远征的黎波里塔尼亚(现今的利比亚),这也是美国第一次试图颠覆一个外国政府。然后又过了12年,美国试图吞并当时的霸主英国控制下的加拿大。自此以后,必须控制整个北美洲大陆的信念后来被称为美国的“昭昭天命”。也就是在这种天命的“指引”下,随后以武力吞并了墨西哥三分之二的领土。今天特朗普要吞并格陵兰岛也是这种历史传统的延续。事实上,杜鲁门任总统时,就曾提出购买格陵兰岛。   特朗普的关税战也不是什么历史新鲜事。1929年5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到47%。也正是美国首先发起了针对欧洲的贸易战,才引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

  马克龙曾说欧洲太天真了。确实,美国一再宣称只有实行西式民主制度的国家才能相信、才可预期、才可依赖,西方民主国家之间的合作才有安全。为此欧盟还对中国提出“去风险”,追随美国禁止华为。但现实却是不可依赖、不可相信、不可预期,反复无常并给欧洲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害的恰是美国。   欧洲不明白的是,决定一个国家行为的并不是制度,而是它的文明基因。中国主导东亚几千年,和周边国家也有矛盾和冲突,但并没有对周边国家的主权造成威胁,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亚洲的持久和平。类似于欧洲大陆持续不断、战火连天的场景在中国主导的亚洲并不存在。

  面对特朗普和“特朗普化”的美国,欧洲难道还不应该清醒过来,并联手各国共同应对当今世界最大的危险吗?如果仍然以绥靖政策并试图祸水东引,必将重蹈历史覆辙。   中评社北京1月19日电/网评:欧洲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来源:大公报  作者:宋鲁郑

  美国大选,最紧张的莫过于它的盟友。从欧洲角度看,特朗普的当选会对安全、经济、全球议题如气候保护等带来巨大冲击和损害,尤其是对西方软实力价值观的普世性和正当性的否定。

  果不其然,还未上任的特朗普就已经令俄乌冲突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民调第一次显示,乌克兰民众超过半数愿意尽快谈判和用土地换和平,其继续战争的意志受到重挫,对美国领导地位的认可首次降到40%。特朗普更要求北约盟友把军费开支从2%提高到5%,否则不会提供安全保护。考虑到欧洲的政治和经济现实,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以德国为例,5%意味着2000亿欧元的支出,但整个国家财政预算也不过4900亿欧元,相当于预算总额的40%。目前德国军费开支连年上升也仅仅达到800亿欧元。

  至于关税,更是一个盟友都不少:特朗普威胁如果不大规模购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欧盟将面临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关税则将高达25%。由于美国两届政府持续对华挑起贸易战,美国东亚的盟友如韩国、日本贸易顺差大幅增加,甚至印度、越南这些所谓的新盟友也是如此,都不可避免成为特朗普的目标。

  然而,特朗普2.0显然是超出任何人想像的升级版:其胃口指向盟友的主权和领土,包括加拿大、巴拿马运河和丹麦的格陵兰岛。而且还不排除使用武力。并一再声称“这绝不是开玩笑”。不管这是否特朗普的谈判手段:提出离谱要价占据谈判上风,以让对方妥协,但仅这种方式就已经极大损害了美国一手打造的国际秩序的基础。正如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回应的:“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适用于每个国家。”